搜索

特色病案

病案十四 阴痒——外阴白斑

发布日期:2024-01-16      编辑:王萍工作室

辜某某,女,52岁。初诊:2023年5月14日。患者既往月经规则,13岁初潮,46岁绝经,绝经后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于医院就诊,考虑为“老年性阴道炎”,予以中成药外洗配合阴道上药,用药时症状好转,停药后一周左右再次出现外阴瘙痒症状,夜间及遇热后明显,如以凉水冲洗则可短暂缓解,患者使用多种民间疗法均未见好转,1月前于外院就诊后医师告知为“外阴白斑”,建议行超声聚焦治疗,术前完善活检未见恶性病变,但患者要求先尝试中医保守治疗,遂至门诊。现外阴瘙痒,遇冷得湿均稍可缓解,夜间加重,白带量不多,色黄,手足心热,心烦,有潮热感,盗汗,纳差,不思饮食,寐欠佳,多梦而易醒,醒时有心悸感,小便少而色黄,偶有气味,大便稍结。妇科检查:外阴已萎缩型,两侧大阴唇内侧面及小阴唇外侧面可见斑驳的色素减退,可见皮损及抓痕,皮质增厚,阴道畅,其内可见少许水样分泌物,宫颈已萎缩,质地正常,无触血,子宫及双附件未扪及异常。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阴痒

辨证:阴虚血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止痒

主方:当归六黄汤加味

当归10g,黄芪15g,黄柏10g,生地黄15g,熟地黄10g,黄芩10g,黄连5g,醋鳖甲5g,生龙骨10g,煅牡蛎15g,远志5g,甘草9g,麦冬10g,大枣6枚,酸枣仁15g,柏子仁10g。*14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次温服。

另予以外洗坐浴方:

蒲公英15g,紫草15g,红花10g,徐长卿10g,菟丝子10g,黄柏15g,墨旱莲15g,苦参15g,防风10g,荆芥10g。*10付,煎水1500ml,放凉至37°C左右,坐浴10分钟,擦干,涂维生素E油或肤痔清乳膏。

谷维素片:1片,口服,每日3次

维生素E:1粒,口服,每日2次

维生素B:1片,口服,每日3次

二诊:2023年6月8日。患者就诊用药后诉症状较前好转,仍有外阴瘙痒,夜间明显,但可耐受,白带量不多,手足心热及心烦感好转,仍有潮热,盗汗明显好转,纳一般,稍食辣即有口腔溃疡,寐好转,仍有梦,但醒后心悸感消退,二便正常。原方加入地骨皮10g,栀子10g,加陈皮6g。*14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次温服。外洗坐浴方同前。

解析:外阴白斑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此病通常以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色素改变、变性得名,又被称为“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硬化性萎缩”等,是妇科常见且难治的疾病之一,此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其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52.6岁),其次是青春期前女童(平均年龄7.6岁)。因其症状常伴瘙痒且难以耐受,归属于中医“阴痒”范畴,医者认为阴痒之病因病机有虚实两端,《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曰:“妇人阴痒,是虫蚀所为。三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三虫动作,蚀于阴内,其虫作热,微者为痒,重者乃痛也。”《女科经纶·杂证门》记载:薛立斋按:“前证属肝经所化,当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以主其内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和鸡肝研饼,纳阴中,以制其虫,仍用清肝解郁之药。此证有郁怒伤肝脾所致,肢体倦怠,阴中闷痒,小便赤涩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丹皮。有肝脾气虚,湿热下注,阴内痛痒,不时出水,食少体倦者,归脾汤加山栀、白芍、甘草、丹皮。李氏按:阴中生虫 如小蛆者,乃湿热甚而心气又郁,气血凝滞而生,宜藿香养胃汤、补心汤、硫鲤丸,外用艾煎汁,调雄黄末烧薰之。又以蛇床子煎汤频洗,同梓树皮焙末,入枯矾、麝香少许,敷之立效。”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有阴痒生虫之证也。厥阴属风木之脏,木朽则蠹生,肝经血少,津液枯竭,致气血不能荣运,则壅郁生湿,湿生热,热生虫,理所必然。故治法不外渗湿清热,外以杀虫为治。然其本元,又当滋养肝血,补助脾土,益阴燥湿也。”治疗当以患者本身脏腑、气血津液辩证为主,或滋阴,或清热,或化瘀,或祛湿,不可一味使用清热解毒,凉血止带止痒类药物,改善患者体质偏颇,使其阴平阳秘,则邪去而正安,病自愈也。此患者治疗以口服配合中药坐浴,口服药物辨其体质用药,外用药物中以燥湿活血,疏风通经,其中红花:性味:辛,温,《汤液本草》及《雷公炮制药性解》认为其入心、肝经,《本草经解》则注: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本草再新》认为:“入肝、肾二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本草纲目》则认为红花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菟丝子:甘辛平,入肝、肾经。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墨旱莲:《本草经疏》注:入肾、肝、胃、大小肠,可凉血,止血,补肾,益阴。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日华子本草》注: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并蚕。《滇南本草》:固齿,乌须,洗九种痔疮。《生草药性备要》:杀虫、止痒、干水。以上配合防风、荆芥祛风,以蒲公英、紫草、徐长卿、黄柏、苦参燥湿止痒。临床用之有效可验。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