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刘叶辉
神经内科(脑病一科)主任、脑血管介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首批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急性脑梗死急诊介入取栓、支架置入、脑血管慢性闭塞再通、颅内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介入等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独立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上千台,对脑血管病、神经危重及疑难病等神经科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净净
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本校针灸经络研究室、中心实验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硏究室从事癫痫临床诊疗及神经电生理、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针灸经络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生于医学世家,从医近40年来,致力于癫痫、眩晕、头痛、中风、不寐等神经内科疾病研究,总结了多个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经验方,疗效显著,享誉湖湘。
李向荣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首届“名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医神经内科专业负责人,中国中药学会脑病药物研究委员会常委,主持或参与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级有关脑血管病科研课题。
行医30余年,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林旭明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湖南省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针灸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针灸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临床上擅于从个人整体出发,辨证辨病,整体施治,运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等一种或多种手段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各种风湿骨病,头晕头痛失眠,面瘫,面肌痉挛,中风偏瘫及后遗症,心肺疾病,胃肠肝胆疾病等,临床疗效显著。
叶海敏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及湖南省针灸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各一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头痛、失眠、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尤精于眩晕的中西医诊疗。
李玲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痴呆、脑血管疾病、头痛头晕、失眠、面瘫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尤擅长帕金森病及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的诊治。
陈聪伶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我国知名仲景学说专家、湖南省名中医周衡教授。
主攻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承仲景之志,精耕博釆,熟读经典,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脑卒中、帕金森病、眩晕、头痛、痴呆、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病变、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疾病。
科室概况
神经内科(脑病一科)是以“急、慢性脑血管病诊治”为特色的神经内科专业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全国治疗失眠攻关牵头单位,全国中风病、帕金森病等攻关协作组单位。现有主任医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历者4人、硕士学历者7人。
科室主要以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癫痫、头痛、眩晕、痴呆、面瘫、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类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脑血管病的治疗又为重中之重,以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有效的中风病诊疗模式——“中风单元”为基础,把中医药、针灸与溶栓、抗栓、神经介入、重症监护、器官功能支持、神经康复等相结合,多方位、多靶点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特色诊疗
1、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对急性脑梗死有适应症、无禁忌症的患者,采用4.5h内rt-PA、6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减轻致残率。
2、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
对存在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结合责任血管及时间窗(分:6h内、6~16h,16~24h),选择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治疗手段,有助于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灌注,延缓病情进展。
3、脑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对症状性脑动脉狭窄≥50%或无症状脑动脉狭窄≥70%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
4、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有效预防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势。
5、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对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针灸、推拿、康复等手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6、癫痫的诊断与治疗
精确诊断特发性癫痫、症状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等,采取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并结合中医药疗法,减少患者癫痫发作,降低药物副作用。
7、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配备专业的眩晕前庭功能检查设备,拥有成熟的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方案,综合运用西药、手法复位、前庭康复锻炼等西医疗法以及中药汤剂、针刺、百会压灸、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为众多眩晕患者切实解决问题。
8、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广泛开展肌电图检查,在周围神经病、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病、神经元病领域发挥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明确诊断,合理用药。
【典型案例】
危急时刻 拆除颅内“炸弹”
近日,53岁的李女士因突发头痛被紧急送入我院。3个小时前,她在家中突发剧烈头痛,并摔倒在地,入院后急诊行CT+CTA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颞叶脑出血、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神经内科主任刘叶辉查看病人,询问相关病史及阅片后,考虑患者本次头痛为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这是神经科最为凶险的急、危、重症,病情危重且随时可能出现再出血和昏迷,24小时内死亡率较高。
刘叶辉建议立即拆除这颗不定时“炸弹”,也就是行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家属同意后,刘叶辉主任及团队立即联系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完善术前准备,从准备全麻至手术完成仅90分钟。
术后1小时,患者完全清醒,无肢体功能障碍及剧烈头痛,且无其他特殊不适。经1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康复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刘叶辉主任表示,动脉瘤堪称“不定时炸弹”,不破裂时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不容易被发现。一旦破裂,患者会突发剧烈的爆炸样头痛,严重者立即昏迷,死亡率在40%以上,24小时之内容易再次出血,极为凶险。对于此类疾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争分夺秒 打通生命之“脉”
4月27日晚,长沙66岁的龚大爷在家中看电视时突然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利,呼叫120送至我院,医院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完善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CTA提示颅内大血管未见明显闭塞,考虑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具备静脉溶栓适应症、无禁忌症,与家属沟通后及时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1小时溶栓治疗结束后,患者右侧肢体从完全不能抬离床面恢复到接近正常,言语也由之前的含糊不清恢复到可正常交流,经后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8月17日凌晨,正在我院外科住院的陈嗲嗲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右侧肢体偏瘫、失语。2天前,陈嗲嗲刚刚进行了一项大型外科手术,值班医生迅速反应,及时完成头颅CT,经我科医生会诊,考虑急性脑梗死。结合患者病史,评估患者具有静脉溶栓禁忌症,因此不能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刘叶辉主任与严杰主治医师采取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支架取栓术。经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已能独立行走,机体各项功能恢复良好。
刘叶辉主任介绍,急性脑梗死是我们常说的中风、脑卒中的一种,是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其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及时恢复脑血流。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rt-PA静脉溶栓有严格的4.5h内时间窗限定,而血管内介入治疗经过评估可延长至24h甚至更长。及早诊治,才能获得更好疗效。
(本版供稿 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