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质护理服务推进有“五保”
1.确保人力充足。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护士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了90%,硕士毕业人数达到了2.5%,1人博士在读。
2.确保政策倾斜。成立了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院长亲任组长。先后出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3.确保经费充足。护理部设置护理专项奖励基金,作为护士在学习晋升,论文科研等方面的奖励。
4.确保协调畅通。每半年召开一次护理后勤系统工作协调会议,统筹设立轨道物流等综合保障系统。
5.确保体系健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健全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护理岗位及结构设置合理。
二、管理提升“三字经”
1.责任制整体护理更“实”。采用APN弹性派班模式,实施连续、无缝隙护理。设置护理总值班、二线班和应急班。完善了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预案。
2.护理质量监控更“严”。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实行“三重一体”督查模式。引入“品管圈”和“6S管理”等理念和方法。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模式。
3.护理信息化建设更“快”。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小组进行专项建设,开通了护理人员考试培训系统“护世界”APP,开通了患者回访APP,为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保驾护航。
三、护理培训体系日臻成熟
1.培训理念“三句话”。中西结合;分层分级;突出专业。
2.培训重点“一核心”。对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人均中医知识培训逾100学时。
3.培训等级“五层次”。将护理人员分为1年以内、3年以内、3-5年、5年以上、护士长等5个层次,分别进行针对性培训。
4.培训方式“五结合”。院内轮训与院外进修相结合,院级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全科培训和专科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多科联合查房与疑难病例会诊相结合。
5.骨干培训“压担子”。选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外出中西医护理知识和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要求学成归来搞攻关。
6.专科培训“定方向”。分批选送护理骨干,到外院的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专科进修。
7.培训考核“动真格”。一律实行学分制管理,并与绩效挂钩。
四、中医特色护理奏响“四部曲”
1.辨证施护,52个病种护理全“中式”。推行中医护理准入制,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推广了52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每个科室均开展了3个以上优势病种的中医特色护理服务。
2.推广应用,科均开展6个特色项目。重视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建设,增加中医护理设施,规范全院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命名、操作规程和收费标准。每年引进新的中医护理技术1-2项。每个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6项以上,全院项目总计达41种,年治疗人次达130余万,临床有效率达95%。
3.创新技术,急危重症也可“中式”护理。脐灸治疗脾虚腹泻、四肢无力,中药金玉液口腔护理应用于重症患者,等等,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护理中颇见成效。
4.拓宽范围,让中医药文化飞入百姓家。成立多个专科护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会诊、疑难病人护理指导。开设造口、静疗和中医特色门诊。根据专科特色,实行健康教育常规化、个体化和专病化。举办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经络拍打操等免费培训。
五、综合考评引入“大动作”
1.绩效考核“动刀子”。改革护理人员薪酬体制,将个人品质、工作能力和劳动付出,融在其护理病人的数量、难度、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将业绩考核结果与酬金、奖励、晋升和评优挂钩。
2.综合评估“树旗子”。病区醒目处公开临床护理服务项目、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容等。每月评选“护理服务之星”,每季度评选“患者最满意护士”和“优质护理服务团队”。
六、全省辐射引领“不玩虚的”
1.患者回访覆盖率百分百。科室建立患者回访制度,电话回访加手机APP智能回访,覆盖率100%。
2.一体化团队免费进社区。成立了多学科一体化医护团队,深入社区和家庭,宣传养生保健知识和观念。每年三伏天,免费为社区居民做敷贴。
3.对口帮扶走遍14个市州。作为湘中医联盟单位,我院护理部每年组织护理专家,赴对口支援单位和部分市、县级中医院现场指导,足迹踏遍全省14个市州。
4.为全省中医护理制定标准。每年组织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班,为全省中医护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委、我院护理部主任蒋谷芬主持编写《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规范》等书,规范并统一了全省中医护理质量的各项标准,其中《中医护理“三基”培训指导》成为全省中医护理培训指定教材。
七、教学比武一度包揽冠亚军
中医护理研究室每年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近800学时,接受实习见习430人次,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优秀教研室。大学每年一届的教学比武,我院曾创造包揽冠亚军的“奇迹”。
(供稿 / 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