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针灸中风科 姚雯
人们在夏天更容易罹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头”等大事不能轻视。由于夏天天气较热,出汗较多、自己难于觉察的失水量增加,身体更容易陷于轻度脱水状态,这时血液容量减少,血流减慢,血液也更趋粘稠;为了增加散热,人体表面和外周的血管扩张,使我们的血压较其他季节偏低,如果此时缺乏对血压的有效监测,降压或利尿药物不能随之调整,也可能对血压形成不利影响。
有些人由于天热,常常乘凉到深夜,直至身体非常疲惫时才上床入睡,导致后半夜睡眠很深,此时血压会下降得很低,血流速度也特别缓慢;有些人既往已经患有脑血管狭窄,脑组织的供血量对血压的变动也更为敏感。以上种种都可能促使血液的各种成分更易凝结形成血栓或虽未形成血栓也引起组织供血减少,造成各种各样的脑梗死。
我院针灸中风专科教授李丹丹表示,夏季防中风,就要针对以上各种诱因进行。首先要严格控制各种基本疾病,尤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脏病等。这一类任务必须打持久战,是预防各种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大法;其次要勤于监测血压,调整药物,避免血压的大幅波动;其三,避免各种失水的情况出现,比如大汗、腹泻,必要时及时补充水分;其四,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身体潜力不透支,健康状态不恶化。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大多由高血压引起,长期过高的血压,使小血管损坏,生成微小动脉瘤,在血压急剧波动时容易破裂,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常常致人于死地。夏季也是容易产生情绪变化的季节,而血压随情绪而变化的特征大家都特别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能见到或听说因情绪激动引起脑出血的病例。夏季的气候有时变化较为剧烈,比如今年就出现过,头一天还是烈日炎炎,第二天却有些冷风习习,温度变化达10度以上,令人难以适应,对气温骤变敏感的个体就要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避免气温的突然下降引起血压的陡然上升,诱导脑出血。
预防脑出血,必须坚定不移地控制高血压。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或曾有脑出血患者,就应当定期测血压;如果已经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则应当主动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并在尽短时间里有效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性情常较暴躁,情绪控制困难,除积极控制血压外,还应当注意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创造控制血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