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益州有位王员外,家财万贯。王员外家有个刘管家,此人精明能干,很受员外器重。主仆两人好吃贪杯,爱酒如命,当员外家来了客人,刘管家常入席作陪。
一天,李时珍来员外家为其儿治病,诊毕,王员外摆上酒席殷勤款待。席上,李时珍提议作对应答,规定诗句中应嵌有中药名词。王员外知书甚广,欣然应诺。本想为难刘管家,不恐想刘管家也作对答应起来。李时珍见门前挂有有灯笼,触景生情,题上联:门前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王员外随口应之:台上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管家见屋前竹林叠翠,颇有感慨,便出一联:烦暑最宜淡竹叶。李时珍接过下联:伤寒尤炒小柴胡。员外见刘管家如此顺口成文,很是惊讶,忙出上联: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刘管家不加思索,立即对上: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这刘管家今日为何如此精通药理,原来,他出身御医之家,自幼从父学医,后因祖父冤案受牵连,逃往益州,在王员外家谋职至今,酒逢知已千杯少。时至深夜,宾主尽兴而散。临行,李时珍开一药方置于桌上。
再说这主仆俩因饮酒过多,连日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乱摇,即按时珍之方抓药,二人服后,逐渐平复。李时珍所开酒方是:葛根花三钱煎汤服。葛根花,确是一味解酒的要药。它性味甘、凉,具有解酒醒脾之功。主治酒伤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皿。
本品用时拣去柄及杂质,筛去土。临床常用于酒伤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肠风下血,用葛花20克,青皮、陈皮、白术各10克,水煎分二次服,即可药到病除。治饮酒积热,毒伤脾胃,呕血吐血,发热烦渴,小便赤:葛根花30克,黄连3克,滑石30克,甘草15克。为细末,水调和为丸,每服一丸,开水送下。《本草逢原》云:“葛花,能解酒毒。”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有歌曰:葛花味甘药性平,解酒止渴有奇功,酒醉烦渴水煎饮,肠风便血皆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