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文化

香菇:秦代流传的治病菇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21
□文/名老中医  肖国士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类。由于它味道鲜美,营养药用价值高,故享有“菇中之王”、“植物皇后”之誉。
古医书记载:“秦代北阳芷县有深山老林中,尽是粟、槲等树木,树干上长满三寸多高,表面呈褐色、形状似伞的东西。乡民采食,芳香味美,称之为香菇。食者无不健康长寿。”
   北阳太守王立经常头晕目眩,白天无法履行公务,晚上彻夜不得安宁,服药也无济于事。家住芷县的岳父赶来看望,得知其病情后说:“香菇可治愈此病。”王太守当即令人从芷县取来香菇,煎汤服食。几天之后,病情果然有所好转。王立后升为朝廷司空手,仍常食之,身体日渐康健。
   祖国医学认为,香菇味甘性平无毒,具有补中益气,补益肝血等功效。我国民间常用香菇治疗食毒菌中毒、水肿、胃肠不适等病。
   根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香菇的营养特别丰富,每百克鲜香菇中,含有蛋白质12-14克,碳水化合物593毫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8种氨基酸及多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
   现代研究还发现,香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的功能。香菇还含有一种“β-葡萄糖苷酸”,这种物质有明显的加强机体抗癌作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