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文化

一个来自四川德阳的电话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20
——写在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日子
□文/内三科  戴想荣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溜走。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汶川地震,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了。观看着“感恩祖国——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的腾讯直播,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思绪不觉回到了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些铭记于心的英雄事迹,还有那些我们念念不忘的、曾经在爱心病房住过的四川同胞。那幽默诙谐的蒋叔叔,那一身好厨艺的潘叔叔,那和蔼可亲的王奶奶,那善良憨厚的黄爷爷……最令人牵挂的还是黄爷爷的孙子、一个叫黄仲勇的男孩,也是我当时的重点照顾对象。

那时候,我还刚到病房上班,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爱心病房的建设。因为年纪最小,所以主要负责和小朋友沟通,消除地震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我们相处得很好,他也从刚开始的痛苦中走出来,慢慢融入了新的环境和生活,回去的时候已经有几分男子汉气概了。

离别的前一晚,他和我聊了好久,充满了留恋和不舍,于是我们约好经常联系。第二天,医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欢送仪式,我作为欢送队的一员,挥泪将他们送上回家的专列。他们回去后也通过电话,不过后来他们的号码换了,也就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的怎样,父母是否康复,学业是否继续。

正在这时,手机响起了,一个陌生的号码出现在屏幕上,显示的地址是四川德阳,我懵了几秒,难道这么心有灵犀?按下接听键,话筒那边传来的是一个兴奋的童声:“戴阿姨,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心跳都漏了一拍,真的是他,黄仲勇小朋友!

原来他也在看节目,兴奋地翻出了当时的照片,发现背后留有我的号码,就打过来了。“阿姨,我好想你啊!”一句话让我几近哽咽。他高兴地和我聊天,家里的房子已经在政府的帮助下建好,住进了新房子。爸爸妈妈的骨折已经治好,爷爷奶奶还是有些腰腿痛的老毛病,不过当地卫生所定期回访,每个月约好日子免费拿药。自己学习也很认真,成绩不错。

后来孩子的母亲接过电话,向我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详细介绍了家里的情况,建房子的时候贷款了2万,通过努力,已经还了1万多了,争取今年还完。孩子也很乖巧,学习刻苦,成绩不错,还帮忙做家务。孩子已经长到了一米六,和妈妈一样高了。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一想到家人都在身边,老人小孩可以共同努力,还是感觉十分幸福。

我认真听着,安慰着,鼓励着,感动着……

约好以后经常联系,我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好久没有这么感动了,为他们的自强不息,为他们的坚强和努力,也为他们那颗感恩的心。
   祝福他们,祝福四川人民!愿祖国永远昌盛,人民永远安康!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