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门诊眼科 陈灵兰
李聪甫教授(1905—1990),湖北省黄梅县人,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著有《李聪甫医案》、《李聪甫医论》等。
李先生出生于小手工业者家庭。1915年,其高堂谢世,临终前嘱他:“大丈夫不能建五丈旗为国平大难,宰尺寸地为民兴善政,那将来以医济人,我死也瞑目了。”为遵从母训,1918年夏,李聪甫只身赴九江赵恒兴药店做学徒。店主派给他扫地、挑水、抹柜台、擦灯罩、碾药、晒药等活计,同时要求身稳、手稳、嘴稳、眼明、耳灵等。李聪甫毫无怨言,唯独向老板提出准许自己在夜间攻读医书和药书。
李先生自《药性赋》发蒙,并亲尝百药,将诸药性味谙熟于胸。3年学徒期内,他时时告诫自己不沾便宜,不乱花钱,不混日子,脚踏实地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1921年,李拜黄梅石福生药店店主、名医石椿山为师。在师傅的教导下,他对医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对执成方治病一项,经师傅“成方与证相合,当可用之,但应知常变,以方套病,误人深矣!”的点拨后,于临床用药便不再生搬硬套,而是有的放失。
李先生独立应诊之初,即有族房长辈罹患中风,延请名医久治不愈,渐成神智昏迷之危候,家人为略尽人事,遂迎先生施诊。至病家,见棺木俱以备妥,且已烧过“倒头纸”。李聪甫处变不惊,仔细诊察病人后,判断是肾阴亏损,水不涵木,心火暴甚,肝阳上亢。遂以“地黄饮子”加减为治。
病人服首剂药则大便通、神智醒。后经先生三易其方,两月而愈,李聪甫由此名噪乡里,他自谓曰“炮打襄阳第一功”。其后,登门求治者遂络绎不绝。1935年夏秋之交,李聪甫赴武昌救治友人危殆之疾,二剂汤药而立起沉疴,友人赠以诗轴曰:缠绵病榻扁仓来,着手成春马上催。不敢殷勤留小住,万人翘首望君回。
李先生从医七十余年,自谓学习中医:一要择善本、苦奠基、追源而上;二要勤于问、精于思、辨明泾渭;三要重实践、究成败、积累心得;四要育兴致、明志向、术有专攻;五要览群书、广学识、相得益彰。又谓医者须讲究医德和医风。先生在生之日,始终以“赤诚地接待病人、热诚地尊师爱友、真诚地对待成败”为自己的座右铭。
李聪甫先生于1990年病逝于长沙,享年85岁。2010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特塑先生全身铜像于图书馆广场前,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