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国土
视神经萎缩,是多种病因所致的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变,多见于视神经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的晚期。
颅内及眶内占位性病变,颅骨发育异常及眼压升高,视神经的钝挫伤、穿刺伤、颅底骨折,视神经鞘膜内出血,奎宁、铅、酒精等所引起,遗传性家族,视神经萎缩亦可发生。
视神经萎缩,中医称之为“青盲”。据临床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可收到满意的疗效。具体治法除辨证论治外,常结合病机施治,其中原性者往往病因不明,常用先
视神经萎缩常与脏腑经络失调有关,通过调理,部分病人的视功能能很快恢复,加味逍遥散常成为首选方剂。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针灸疗法,对视神经萎缩有特殊的疗效。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睛明、球后、风池、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远近配合,每次选用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天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为1疗程。
黄斑变性,是一种眼底病变。有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发生此病,故又称为老年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是因中央部脉络膜毛细血管硬化或阻塞所致。早期于黄斑部,围绕黄斑中心凹,可见少数细小黄色点散布于色素点之间,小点散布呈环状。严重病例,脉络膜有大而不规则的萎缩和硬化区,并有时可扩大,形成盘状退行变性。
临床症状为中心视力降低,自觉可有中心暗点。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湿性与干性两类。前者比后者难治,容易造成失明。此病在临床上,采用滋补肝肾与活血化瘀的中药巧妙组方,可收到显著疗效。常用的中成药有十全明目片、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丹七片、复方丹参片、复方血栓通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