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文化

3000年车前草佳话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15
□文/湖南省名中医  肖国士

远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车前草就已被人民采摘和食用。“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采采芣苜,薄言掇之;采采芣苜,薄言捋之;采采芣苜,薄言袺之;采采芣苜,薄言襭之。”这是载于《诗经·周南》的一首民歌,其中里面的“芣苜”即为车前草。车前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田边路旁都能生长,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车前味甘性微寒,归入小肠肺肾肝,清热利尿明眼目,止泻镇咳祛顽痰,风热燥咳目赤肿,淋痢湿痹泻黄疸。”这首诗高度概括了车前草及其种子(车前子)的药用功效。两者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清热解毒、凉血、镇咳、抑菌、降压、降胆固醇、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传,西汉名将马武,率兵征讨羌人时,被困在山林里。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干旱无雨,士兵们又饥又渴,人困马乏,兵马纷纷染上同一种症状的疾病。只见小便淋漓不尽,尿赤涩痛,小腹胀满,剧痛难忍。军医诊断次症为“血尿症”,需用清热利湿药调治,可是战场上去哪找清热利湿药呢。这时,一马夫手捧一把绿叶草进来,声称马吃了这种草不见尿血了,亲自试验后,自己的血尿病也治愈了。于是,马武让官兵们都去采集此种草药熬汤服用,果然,数天后,兵马所患的“血尿症”竟神奇的康复了。于是,马武便将战车前发现的这种小草,取名为车前草。

欧阳修任“参知政事”不久,因饮食不慎,患上“暴泻病”。日泻十余次,苦不堪言,医生用名贵药调治也无济于事。此事给宋仁宗皇帝知道后,即下旨太医局的御医诊治。众医前往,却不见好转,御医们个个束手无策。这时,丫环急告夫人,称离相府不远的街上,有一家小药店专卖三文钱一帖的止泻草药,非常有效。消息告知欧阳修后,他摇头不相信,并说:“吾辈的脏腑与市井小民大不相同,岂可服用那种低贱的草药!”但是,夫人听后并不甘心, 她悄悄地买了三帖,冒充太医局送的药,请丈夫服用。一贴之后,暴泻顿止,三贴下肚,重疾痊愈。

夫人见丈夫病愈,将实情告知。欧阳修派人厚赠钱财,同时追问是何种名药如此见效。店主不敢隐瞒,如实回答,“所用之药乃是车前子一味,研细末,一次用二钱,米汤冲服。因车前子能通小便,利水道,水道利则清浊分,清浊分则泻下自止矣。”欧阳修点头赞许,从此不再自诩高贵,瞧不起市井小民了。

车前子的明目功能,在诗坛中广为流传。一代文豪韩愈在文赋中以车前子为喻,阐发自己的学术观点,同时他还用车前子当礼物馈赠给自己的文朋诗友。由于营养不良,照明条件差,贞元进土张籍用眼过度,患了严重的眼病。其友韩愈从千里之外寄来车前子。饵食配药后,张籍感慨地写下了 “开洲五月车前子,做药入皆道有神。惭愧文君怜病眼,三千里外寄闲人。”这首情真意切的诗,给后人留下了一则千古流传的文坛佳话。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