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保健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9-12
□文/儿科 殷旭

前段时间,我院接诊了一个2周岁患儿。初诊时已发热1天,3天后发现口中有疱疹,再次来就诊。仔细检查后,发现腔颊粘膜、手足口有红色疹子、水泡,最后诊断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春夏常见的一种小儿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该病多为感染肠道病毒EV71所致,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有咽痛。发热1至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理论里“温病”的范畴,为感染湿热疫毒所引起。每年春夏之交,我院儿科有不少手足口病患儿前来就诊,一般给予口服中药治疗,效果明显,服2至3剂,患儿症状即可明显缓减。

在疾病发作时,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急性期出现手足口皮疹伴有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者,可用“银翘散”方剂加减治疗;对于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加减。另外,还局部外用中药治疗可明显缓减症状,如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