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医林文苑

从“中医有用吗”说起——说几个真实的故事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7-03-15

编者按:近年来,网络博客盛行,我院教授、名医亦纷纷开博,向网友宣传中医文化,向病友传播中药之良方。各教授、名医的博客在网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获得广泛好评。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了解我院丰富多彩的中医文化,本报编辑部特开辟《中医博客》专栏,对各教授、名医优秀博文以连载形式予以刊登。

“中医有用吗”说起——说几个真实的故事

●毛以林

在临床带教中,常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中医有用吗”?我回答:“有用!”。学生又会问到:“那为什么有那么多学西医的人看不起我们学中医的呢?”

一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中也有人在若干年回到母校见到我时,这样对我说:“老师,我们学中医的真的被西医看不起,中医的疗效太不肯定了,在医院我们没地位。”

我想这样的问题在年青的爱友中一定也有人想问我!

中医真的疗效不肯定?真的不被西医所看起?还是我们自己缺乏信心,自己看不起自己?亦或没掌握中医真谛,没有发挥中医的优势?我不做答复!我只和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故事,让大家自己思考。


故事一——西医大教授虚心抄方


这事的主人翁是某前医科大医院的心内科主任,该省心血管专业第一把交椅,留美的博士,他是美国心血管学会的老牌会员(我们暂代之以A教授吧),他带的博士,出国进修学习只要他写上一封推荐信,去美国就象走亲戚一样容易。

听有些中医界的前辈说,A教授当初是该省反对和岐视中医代表,是一个顽固的中医岐视者。这话有水份,我不信。为什么?这位老教授常常开讲座,我听过他的很多课,每次只要是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会议他都会讲到中医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门医学。他常常将这么一个例子来说明,说某省级干部的家属在他的手中接受治疗,病情很重,病人做了气管切开,肺部感染不能控制,无法撤机,痰液粘稠,西医用尽了抗生素、雾化等方法也不能有效的控制感染。于是家属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这A老教授便看了中医书,书中有个二陈汤,是化痰的,呵,他不知中医还要辨证。二陈汤用下去了,有没有效,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后来,那省级的大干部请来的中医学院的某名教授,教授便起手开了一个沙参麦冬汤,不想两天病情大为好转,痰很快就变稀了,排出顺畅了,肺部感染也就很快好转,呼吸功能就不用说, 很快病人脱机了。这心血管的老教授便放下架子请教中医为什么,当然了,他得到一句答案——辨证施治!于是乎,这位西医的名牌教授就认真的学起中医来。并且每场讲座都会说到中医之精髓在于辨证施治!

两年前,从他的手中转过来一个扩张性心肌病的病人,病人重度心衰,全身高度水肿,胸水、腹水。西医治疗两个月,当然西医的那一套全用尽了,效果不好。这病人自动要求转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病人是我管的。进来的时候全身高度水肿,胸闷气促,端坐喘息,每天小便量只有300ml,每天推200Mg速尿也不过500ml尿量,稀释性低钠,房颤,心胸比率70%,心脏超声检查也是非常典型的,瘀血性肝大,肺部感染,当然营养状况也非常差。可以这么说——病人行将就木了。我们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办法,西医也就是西地兰、硝普钠、多巴胺、氨茶碱等等西医院常用的一些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病人予以中药治疗。经过辨证,施以全真一气汤,效出意外,从用方的第三天开始,患者每天不用速尿,尿量在2000ml以上,而且电解质监测没出现低钾,同时低钠迅速的得到了纠正,用药半个月,患者体重减轻40斤,呵,那40是什么,是水!各种症状得以基本缓解。

当时我们请那心血管的名家来会诊另一位病人,他提起了这个病人,问转到我们医院效果怎么样?是否已经死亡。我们告诉他病人情况现在很好,他非常惊呀。看过那病人,A老教授要学生们拿来病历,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笔记本,把我们一本病历的中药处方全抄下了。并对跟随他的博士后说,中医是一门了不起的医学,有空的时候你也应该努力学习!当时我们的一个老教授和他戏言,我们请你会诊给你400元会诊费,你抄我们的方要留下200元买方费!后来我们科有同志在他们那进修回来说,他们现在治疗难治性心衰,也主张用中药。用的方就是那个全真一气汤。这没眼见,虽不知是实否?但在以后我听老教授讲心血管病的时候,每说到心衰的治疗,他都会说别忘了中医有个参附汤效果非常好(这老先生可能不识全真一气汤,全真一气汤中有参附汤的组成)!

目前他带的一个博士后(教授职称)和我很要好,就我所知他所做的工作就是中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课题!一个西医的大名家确热衷于中医的研究,说明什么呢?真的是所有的西医在岐视中医吗?我看不是。关键在于你是否看好病!

爱友Originally posted曾向我提问题:“为提高中医的地位,您认为(或建议)每位从事中医工作的医生应该作出怎样具体的努力?”我的回答是:“呵,最重要的是你得拿出疗效,看好病,特别是一些西医没好治疗方法的病!”

(下期:故事二——被自己的孩子骂)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