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医林文苑

迟到的呼唤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10

◆ 龙国强

白色的墙,白色的大褂,白色的被单,只有墙头的灯是红的。各根在高烧中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在医院。

“就要进手术室了,怎么还没有提到血?”一个大夫在旁边满腹牢骚,“他的父母也真是的,孩子生命危在旦夕,还舍不得身上的那点血。”

“那也不能那么说,他的父母在外面哭得死去活来,只因为血型……”另外一个医生似乎有点打抱不平,后面的话就有些听不清楚了,可能是附在前一个医生的耳边说的。

又是不能说出的原因,总是有借口,各根感觉到父母的无情,心里的怨恨又无形地加了码。

各根想,没有他们,我活得比现在要好。那是五年前,省电视台正在播放《真情无价》的谈话节目。六个个体户拾到一个弃婴,用他们的爱心共同把这个弃婴哺育成了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并与之建立了深深的感情。台上说者双目湿润,语声哽咽;观众席上听者热泪盈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孩子长大了,应不应该给他找到亲生父母,把他送回家。

甲站起来,接过麦克风说,孩子的父母当时狠心抛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良心好不到哪里去,他们没有权力要回自己的孩子。

乙举起手反对:到底是自己的孩子,只要他们能够幡然醒悟,应该给他们一次赎罪的机会。况且,孩子在他的父母处重新获得爱,对他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

……

正当回家派和反对派争得如火如荼,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直播的现场闯进来一对中年夫妇,冲到各根的面前,紧紧地把各根拥抱在怀里,抱头痛哭:“我的儿啊,我们让你受苦了!”颤抖的双手抚遍了他全身的每一寸地方。

各根奋力挣脱他们的双手,怯生生地躲藏在主持人身后,竭斯底里地问道:“你们为什么当时要抛弃我?天底下有你们这样狠心肠的父母亲吗?!”

中年夫妇突然跪倒在台上,哀求着:“儿啊!我们当时有着迫不得已的苦衷呀!在你走后的所有日日夜夜,我们无时不刻地都在牵挂着你。我们知道错了,将来我们不再让你再受半点儿委屈,跟我们回家吧?

各根心里不由得一阵鄙夷,避之不及。

这时候,主持人见机行事,忙出来打圆场:“父母的遗弃是值得遣责的,但他们迷途知返寻回自己的孩子,却又是值得原谅的。”然后,主持人牵过各根的手,蹲下来劝他:“跟你的爸爸妈妈回家吧!”

别的观众见到了这个地步,也纷纷上来劝说。

于是,各根噘着嘴,不情愿地跟着父母回到了那个陌生的家里。

各根明显地沉默了,吃饭时吃饭,学习时学习,从不和父母说话。任他们和风细雨地关怀,也融化不了各根心中的坚冰。

母亲经常半夜起来,搬过一张凳子,坐在各根的床边,出神地看着,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冬天严寒,母亲给他盖好被子,有时他是醒着的,却不愿意睁开眼睛,佯装不知;夏日蚊虫叮咬,母亲用手轻轻赶走,他故意打了个呼噜。一切都是虚伪的,各根想。

春雨秋阳,夏虫冬雪,日子安祥地走着,转眼就是十载。一日母亲偶感不适,去医院检查竟是绝症。临终的时候,母亲示意父亲,父亲心领意会,叫来各根。母亲蠕动着枯干的双手,吃力地拉着各根的手。“孩子”,母亲顿了顿,双目充满了期盼,气若游丝地问:“你能……叫我一声……妈妈吗?”各根直愣愣地盯了一下母亲,觉得自己应该叫这位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一声妈妈,却又觉得又是那么地拗口,他背过脸去。母亲失望地闭上了眼睛。

第二年,各根考上了一所大学,在很远的地方。一连三年,不曾回过一次家,写信说,假日要打工赚钱,不必挂念。父亲在失去老伴以后,老得很快,三年之后,已是白发苍苍,一病而沉疴不起。老人自知已看见阎王的眼睛,就托邻居打了一个长途电话给各根,爹已来日无多,希望能见上最后一面。各根接过电话,觉得爹娘到底养育了自己,有义务回家打理后事,就打理好行装上了回家的火车。

各根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早已入土为安,一丘新冢添在母亲的坟边。邻居递给各根一张碟片,那是父亲央求村上的一个婚庆乐队用DV拍摄下来的。各根把碟片放进碟机,看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白发如雪,就象深秋的一株狗尾巴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眼睛就象雨夜里的一棵树影,孤独而潮润,那是流不出来的泪水。

老人在镜头里嗫嚅着说,“其实,我们也不是……你的亲生父母。”各根听到这里,脸色霎时变得苍白,渐渐地抽搐变形。

“你的母亲临终时要你叫一声‘妈妈’,并不是贪图你的回报,而是希望你忘却心中的怨恨。孩子,你应该活得轻松一点。我们真的很爱你。”各根似乎刹那间长大了许多,所有的前嫌和误解冰消雾逝,往事历历涌上心头,百感交集,泪如泉涌。

“孩子,你不必内疚,因为你已经给了我们很多。自从你来到我们家,给我们孤寂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孩子,我们都走了,你要多多保重。”

各根看完,早已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双手使劲揪着头发。他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心如刀绞,一路狂奔,来到父母的坟前,双膝扑通跪下,撕心裂肺地呼唤,响彻山脉:“爸——妈——”

他们能够听到吗?

不要以为这个故事是编的,它并不陌生,也许就发生在您的身旁。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