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头版

浓墨重彩写华章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10

——湖南省中医院新腾飞纪实

● 本报特约记者:岳霞  本报记者:高积慧  廖艳苗

溯源:医史悠长名医荟萃

在古城长沙营盘路和蔡锷路的交汇处,有一家声名远播、历史悠久的医学殿堂——湖南省中医院。这是最早的省级中医院,被世人尊为“湖湘中医发祥地,三湘名医之摇篮。”

我们可以先把历史追溯到1934年创建的“湘省国医院”,1946年毁于文夕大火并重建于保节堂街(今蔡锷北路)张公祠,改名为“湖南国医院”。张公祠就是仲景堂(旧址),也就是现在“湖南省中医院”的前身。

让我们把眼光再追溯到1800年前长沙一个奇特的现象:每月初一、十五两日,长沙太守的公堂上,太守敞开衙门,不理政务,公堂挤满了来看病的贫苦苍生。《伤寒杂病论》的原序中可看出,太守给人看病,不论贫富贵贱,把济苍生看作自己的责任,反对向病人索要钱财。对那些大夫“不思念经旨,以演其所知”、“相对斯须,便处汤药”,很是厌恶。他把一个职业净化成崇高的代名词,以致后世将中医看病称为“坐堂”,坐在中药铺的医生叫“坐堂医”。这个太守就是医圣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对于最讲究“传承”的中医而言,在仲景堂旧址重生的湖南省中医院就是仲景风骨最好的传承者和诠释者。

时光荏苒,生命不息,对于很多老长沙来说,湖南省中医院很多专家是自爷爷辈开始的“家庭医生”。老百姓最朴实地评价是这些医生“信得过,治得好”--这与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何尝不是一脉相承。“冬病夏治”采用穴位敷贴疗法,是湖南省中医院刘贵云教授的创新,几十年来,每到伏天敷贴季节,长沙市民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来敷贴,这何尝不是一种信任和赞誉。

也许正是有着这么良好的口碑,虽然医院方圆两公里之内,分布着五、六所综合性大型医院,但是立足中医特色,以“名科、名医、名药”为强势竞争力的湖南省中医院,正在悠久的历史画卷上渲染着自己灿烂的篇章。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亦是省内最具专科特色,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医龙头医院。

有人评价说,湖南省中医院是“庙小神仙大”,这一说源自医院占地并不多,里面却专家荟萃,医术精湛。其实,这个“庙”一点都不小。透过岁月沧桑,仿佛看见“以天下苍生安宁”为己任的辛弃疾,正带着他的飞虎军在营盘街纵横驰骋;仿佛看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张仲景,正埋头施救无数黎民。心胸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对于那些不了解这个医院历史的人来说,也许从下面的一些枯燥数字中,可以了解到历史在这片土地上沉淀出的医疗优势:医院拥有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妇科不孕不育专科等四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和中风专科、心血管内科两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湖南分中心在医院设立,7个省级中医(中西结合)专业学术委员会挂靠在医院。3个学科享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享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送子观音”谢剑南、正骨神手孙达武、肛肠科专家贺执茂、皮肤科专家欧阳恒、眼科专家肖国土、儿科专家刘贵云、推拿科专家顾嘉雄等教授被授予“湖南省名中医”称号。近年来,医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卫生厅科研课题百余项,并获各级科研成果50余项。

一片多么厚重的热土!一处多富传奇的医学殿堂!如今,在一代又一代医家的传承中,湖南省中医院正在创造又一段精彩的历史。

传承:人文厚重医技精湛

古人云:“医者父母心”,这说明医生职业,最重的是“仁德”、“人文”。医患关系的处理,在很多医院一直是最头疼的问题,由于医患之间缺失信任感,经常引起医患纠纷,消耗掉不少的精力。但是湖南省中医院的医生们却很少遇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各科专家都有一手“绝活”,看得好病就是硬道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切为患者着想,既服务细致贴心,又节省医疗费用,自然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对许多老长沙来说,到湖南省中医院看病是一种习惯,甚至成了衡量你是不是地道长沙人的一种标志。比如说,“你屋崽伢子要敷贴哦,那是不是刘贵云教授给的方咯?”又比如说,“你颈肩腰腿痛哦,那到骨伤科去唦,有孙达武、田心义名专家坐诊,科里面的年轻教授个个都是好手”。若想生个白胖娃娃,自然会想到“送子观音”谢剑南教授和她授业的那些“送子娘娘”们……就好象长沙人吃米粉、吃臭豆腐讲究个正宗一样,看病也讲究个“正宗”,找对专家看对病。

无论业内评价还是百姓口碑,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都不是一般的强:“肠癌、肠炎、便秘、痔瘘、小儿肛肠病和息肉病”的“手术加中药”治疗,学术和技术水平全国一流。看看肛肠科的这些专家:学术带头人贺执茂教授为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谢力子教授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何永恒教授为全国肛肠学会副会长,省肛肠学会会长。“凡在我科手术出院未满一年,原病灶复发再入院专科手术及专科检查费全免!肛肠病疑难手术由专家集体会诊解决问题,并由教授资格的医师主刀”。有底气,所以才能自信地向社会做出了这样的承诺。

皮肤科,下设皮肤病、疮疡病、皮肤肿瘤病、乳腺病、男性病、性病等二级科室。皮肤科历来是不法游医骗钱的“重灾区”,很多人怀着“心虚”,相信”某国外进口针,一针就好”,被骗得人生尽毁;却不相信洗洗用用就能治好“顽症”。一点不错,目前,湖南省中医院皮肤科对皮肤病、性病、乳腺病、皮肤肿瘤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还有秘密武器:专科学术带头人、湖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欧阳恒教授研制的“紫铜消白片”显著提高了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获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欧阳恒教授多年临床实践摸索出了“以色治色法、以形治形法、以皮治皮法、以毒攻毒法、寓搔意治瘙痒法”5种皮肤病特色治疗法,临床疗效独特,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老长沙来说,伤筋动骨的事,肯定要到湖南省中医院骨伤科来解决。骨伤科的名老中医孙达武、张禄初、张茂珍、詹经云以中医特色“正骨手法辨证论治”在省内外享有盛誉,被人们誉为“四大金刚”。而目前在孙绍裘、王勇、吴官保教授的带领下,对孙氏正骨手法经验治疗踝关节骨折、前臂双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了更精密实用的发展。而医德高,也是骨伤科病人爆满的重要原因。骨伤科专家们的指导思想是“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手术”,为每个患者提供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

这组数据,有点触目惊心:如今,全国平均每6对育龄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生育方面的困惑,不孕不育率上升到15%左右。所以,对很多家庭来说,名老中医谢剑南这个名字,应该是“终身难忘”的。因为她不知为多少家庭添了天伦之乐。教授年近九旬,仍坚持看专科门诊,被患者誉为“送子观音”。现在妇科在医学博士匡继林教授的带领下,总结谢剑南教授的治疗经验,采用中药人工月经周期调节疗法、中药活血化瘀通管疗法、中西排卵诱导法、仪器药物综合疗法等,对妇科不孕不育症进行专题攻关,使数千患者喜得贵子。

还有一个奇迹:中风专科,成立不到一年,仅靠患者间口耳相传的推荐,一个年轻的小科室成了目前省内中风专科规模最大的科室。仲景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快速发展既来自湖南省中医院独具慧眼,引进石学敏院士独特的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疗法”,邀请我省名医严洁教授为特聘专家;也来自中风专科医生的刻苦钻研,把“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完善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更来自医护人员细心周到的看护:中风病人后期综合治疗对康复能起到关键作用。

细细数来,还有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证候本质、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还有儿科,每年开展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传统特色疗法,使刘贵云教授在长沙“粉丝”众多。每到伏天,来敷贴的市民挤满大厅,目前影响已辐射到全省各级中医医院,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还有普外泌尿外科,在省内率先开展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微创保胆取石术,中西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目前已完成该类手术达4800余例,居省内第一位。而且科主任董树猛教授,手机号码在网上一搜便得,拨个电话咨询他,会得到他不厌其烦地解答。
……

这里的专科为什么这么专,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有一批专家,有一批悬壶济世悲悯众生技艺精湛的仲景传人。

展望:激烈竞争下的强势腾飞

如何让医院继承往日的成就,创造新的辉煌,医院院长肖四旺代表湖南省中医院人给出了答案:以打造“名院、名科、名医”为重点,建立“专科、专病、专药”的服务体系。

这是两个递进关系,有了“名医”才会有“名科”;“名科”多才会有“名院”;有了“专药”更好地医治“专病”才能打造出“专科”。说到底,核心还是在于两个因素——“名家”和“专药”。既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专家也有疗效显著的专科用药,是决定湖南省中医院将大步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在很多人家的自备药箱里,一定出现过紫铜消白片、消白酊、竹黄颗粒剂、二白药膏、祛斑软膏、痔宁片、厚扑排气合剂、芩柏颗粒剂等等药品,这都是湖南省中医院的“拳头产品”,以疗效显著深得百姓信任。而这也是医院制定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鼓励全院职工攻关进取,不断抢占中医药专科特色制高点的结果。

近几年来,皮肤科以攻治白癜风、银屑病、黄褐斑为突破口,开展临床科研30多项,获得国家、省厅级成果奖11项,开发了竹黄颗粒剂、克银膏、 “紫铜消白片”等20余种专科制剂。肛肠科以攻治复杂性肛瘘、痔瘘、大肠癌、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为突破口,研制出“生血通便颗粒剂”、“酥胆痔疮膏”、“芩柏颗粒剂”等八种特色药物, 独创了“开窗旷置”等多种先进手术方式,分别5次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中医儿科专家、湖南省名中医刘贵云教授创新了“冬病夏治”的“贴敷疗法”,研制了特色中药“治喘贴”,已为数十万儿童解除了病痛,被患儿家长称为“神药”,此药今年将批准为国家准字号三类新药。由中医世家出身的孙达武教授、孙绍裘教授领衔的骨伤科,向着优精方向发展,新扩建骨与关节病、创伤、脑外、手足显微外科、颈肩腰腿痛、康复及传统骨伤治疗等七个专病中心,开展了23项新技术;他们承担的15项科研课题,已有11项获得科技进步奖。

医院要快速腾飞,不能单靠自己摸索,对现代先进技术的吸纳非常重要。湖南省中医院瞄准当代疾病谱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派出38名骨干到全国各地进修提高,吸人所长,为我创新。如中医心血管病专科,通过不断派人到北京、上海等地进修深造,已逐渐成长为技术过硬、中西医兼通的强势技术团队。每年收治住院心血管病人近千人,尤其在心血管证候本质、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现代重大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救治了不少疑难重症病人。前列腺专科先后三次派骨干到广州进修学习,目前已成功地为近万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解除了痛苦,治愈率达98%。该科现已成为我省前列腺疾病治疗中心。

最成功的典型是内引外联,借“梯”上楼,引进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迅速壮大了中风专科,原开设的36张病床已增至100张,住院需提前预约。据统计,收治中风患者两千余例,治疗有效率达91%,显效率达74%,远远高于西医疗法,中风专科已成为湖南省中医院的第四大特色专科。

湖南省中医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人们要问:在方圆两公里内六、七所西医名院中突出中医特色,并强势腾飞,其底气到底在哪里?答案是:

技术配套。每个专科专病结合本科的实际,建立了一套独特而又规范的诊疗方法、操作技术、护理流程;每个专药都有炮制规范。从而形成了科学的诊疗施药规范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还通过摸索、总结,医院编辑出版了《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制定了482个常见病、疑难病诊疗规范。

人才配套。通过临床促学、在职培训、跟师带徒等多种方法,初步构建了中医药专科人才的老中青梯形结构。7名享誉全国的60岁以上的名老中医,离退休后仍然全部聘任在位,继续指导中青年骨干攻关。现己68岁的名中医欧阳恒,70岁的名中医贺执茂、年近90岁高龄的名中医谢剑南,至今不离第一线,坚持手把手带徒传艺。全院140名正副教授,大多系40、50岁左右的中青年专家,30个科室的负责人都是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他们承上启下,推陈出新,在学术上各领风骚。更有一大批兢兢业业、学有专长的年轻医务人员,正作为新的人才梯队快速成长。

设备配套。近年来,医院在现代医疗设备的投入上耗资4000万。靠小夹板起家的骨伤科,配置了德国进口的西门子显微镜、关节镜和多功能康复理疗仪器;添置了三维牵引床、骨折治疗仪、四肢骨折康复机等多种先进设备。从而成功地开展了断指(肢)再植等显微手术、膝关节置换、椎间盘微创手术、全髋置换等大中型手术,成功率达98%;开展了关节镜微创手术,优良率达80%以上。对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的诊断治疗,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展望未来,医院党政班子高瞻远瞩,陈祥瑞书记指出:“十一五”期间我院将实施“468专科建设工程”,即建成4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8个校级中医重点专科;落实“125人才培养工程”,即培养10名省级名中医、20名省级学科学术带头人、50名专科技术骨干。最终实现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水平一流,医院特色制剂品种齐、规模大,竞争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有一定国际化程度,中医药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成为湖南省中医药综合实力领先的龙头医院。

而未来并不遥远。现在的湖南省中医院人,正在浓墨重彩地创造着历史,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