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
防病重于治病,针对呼吸道疾病及风湿性疾病的特点,“冬病夏治”无疑为防治的上佳办法,越来越多的人也有了“冬病夏治”的意识。目前正逢“冬病夏治”的黄金时节,全国各家医院迎来了大批“冬病夏治”的患者。面对这种热闹场面,专家同时也指出:“冬病夏治”应该走出三个误区。
误区一:“重治轻防”
病状加重的时候急急火火地去治疗,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其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病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自我保健占60%的份额,如果将健康当成一个户头,我们总是透支,而不做投资,总有一天健康也会破产。有人为了看病,花费巨资寻求专家、名医,购买好药,看病花费数字惊人,其实只要早期注重健康投资,做好前期保健预防,完全可以减少因疾病而发生的健康消费。
误区二:“立竿见影”
“冬病夏治”是个综合治疗的过程,三伏天治冬病要在冬天才能显疗效,有些疾病还须坚持几个夏天才能收到明显效果。不能因为没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或稍微见效就停止治疗。一般以三个夏天为一疗程。依个人体质不同,最少也要一个疗程。对于体弱的小孩和老人最好每年都来治疗。
误区三:贴敷“包治百病”
不少人奉“冬病夏治”贴敷为治百病的宝贝,其实这是个误区。中医专家指出,贴敷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不能夸大其作用。主要针对如冬季受寒容易引发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冻疮、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另外,不少人认为在医院治疗完,回家就百无禁忌了。其实,既然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天气中“热”的气候特点。所以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家也不能过分贪凉,最好尽量少使用空调。否则,体内“寒”发不出去,会影响疗效。病人需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来结合治疗,还要少吃冷饮,尤其对于哮喘和胃病的病人。对于小儿患者,家长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与医院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取得冬病夏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