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江南某地钱员外家,有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美中不足的是年过半百,膝下无子。钱连娶三房妻室,总算在53岁那年,得了个儿子。晚年得子,合家欢喜,取名为“钱福禄”,视为宝贝。小福禄娇生惯养,长得又矮又瘦,10岁的人,看上去像4~5岁的孩子。钱员外家人中,有位王氏妇人通晓医药,见福禄这般模样,禀报钱员外说:“少爷乃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于娇贵,食饮无节,损伤脾胃。若要强身健体,非龙眼不可。”并道起龙眼的来龙去脉。
相传在哪咤闹海那年月,哪咤打死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还挖了他的眼。这时,正好有个叫海子的穷孩子生病,哪咤便把龙眼给了他,海子吃了龙眼后,病好了,长成彪形大汉,活到一百多岁。海子死后,他坟墓上长出了一颗树,树上结满了像龙眼一样的果子。一位胆大的小孩,经常摘这果子吃,原来瘦小的个子竟变得壮壮实实。人们便把这果子叫做“龙眼”。从此,东海边家家种植龙眼树,人人皆食龙眼肉。钱员外听后,立即派人去东海边采购鲜龙眼,并加工制作成龙眼肉,每天蒸给福禄吃。久而久之,福禄果然长得身强体壮了。
龙眼甘温入心脾,大补气血又安神。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龙眼肉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及有机酸、含氮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等症疗效极佳。《滇南本草》认为,本品能“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本草文献普遍认为,其性味甘温,入心脾经。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之功。能治虚劳赢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等症。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每到7~1 O月,龙眼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烘干,剥去果皮和内核,即成药用商品。临床常用于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脾亏虚而出现健忘,心悸怔忡。龙眼肉、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酸枣仁(炒,去壳)各3 O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l 5克,甘草(炙) 8克。细切,水300毫升,生姜5片,枣一枚,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每服1 2克,不拘时候。治脾虚所致大便溏泄,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不思饮食。龙眼干14粒,生姜三片,煎汤服。治妇人产后浮肿:龙眼干14粒,大枣3枚,生姜3片,煎汤服。治人体素有脾肾亏虚,精神萎靡,能起到温补脾胃,助精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