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积慧 廖艳苗
特约记者:古 夫
到中风专科采访前,记者就听到有人"埋怨":"唉,搬了两次家,全是为中风专科腾出病房!"记者去中风专科一打听,"埋怨"属实:去年9月,中风专科病房成立之初,设病床36张。不到10天,床位不够用,医生办公室被迫腾出来做病房。又不到半个月,病床再次不够用,原与中风病房同在6楼的体检中心、市场拓展部只好搬家,增加病床至55张。即使如此,仍有很多病人住在走廊上,还有一些病人要提前预约。今年春节假期一过,住院病人数迅速窜升至70余例,且一直居高不下,又一次扩展病房势在必行。
这真是少见的快速发展势头。在医院林立、专家云集的省会城市,一个普普通通的专科病房,凭什么获得患者如此的信任和青睐呢?
去年6月份以前,中风专科还是个规模不大、名气不响的小科室,可是半年多来,仅靠病友的口耳相传,现在中风专科成了医院的第四大科室。科室的快速发展既来自医院领导的高瞻远瞩,果敢决策,全方位支持中风专科引进国家中医管理局推广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并成立中风专科病房;也来自中风专科的医护人员勤学苦练,完整地把"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技术应用于临床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这里首先要说一说"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正是这项新技术的引进,方才引发了我院中风专科这股高涨的浪潮。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是由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而创立的对中风病采取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配合药物、专科护理、康复训练、饮食调养、心理咨询和指导等一套新颖独特的中风病治疗综合方案。医患配合,适宜中风病各期患者的治疗,起效迅速、疗效好,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2003年度十大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醒脑开窍" 针刺法在经络应用、穴位选取、针刺操作方法等方面均有重大创新。它运用针刺、中西药物、康复熏洗、专科护理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充分调动医、患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成功地应用于急性期中风病人的治疗。经过3万多例临床验证,"醒脑开窍" 针刺法能更有效地阻止中风急性期病情恶化,大大降低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使轻度中风病患者在4~8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多数中、重度中风患者在治疗12周后达到生活自理。
首先,中风单元疗法采用的是多兵种全方位协同作战。多兵种表现在科室成员来自多个学科。我院中风科包含了针灸、神经内科、中医、心理、康复、护理等多科专业人员。如此完备的多学科专业人员集聚一室,共治中风,目前在省内尚属惟一一家。全方位则指通过口服给药、静脉给药、经络穴位刺激、肢体锻炼、护理、心理调适等多种途径,最终共同作用于一个目标--中风病灶,从而发挥最大效应,不留或少留遗憾。
其次,"中风单元疗法"专业化、专科化程度高。多学科、多专业协作,中西医结合、针药同施、内外同治、康复与护理并重,诊断治疗更到位,操作手法更专业,辨证用药更准确,治疗效果更理想。
其三,充分发挥患者和陪护人员的作用。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就告知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有关中风的防治、护理、饮食调养、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共同争取最好的效果。
记者采访了中风专科吴清明主任。据吴主任介绍,自去年6月引进"石氏中风单元疗法"以来,该科已收治400余例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显效率74%,总有效率91%。尤其对于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效果显著。73岁的刘欣华先生因急性脑出血于去年8月份入院,入院时全瘫、神智不清、嗜睡、不能进食、言语障碍。经过"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很快康复。还有一位叫刘金娇的75岁老人,患脑溢血,经其他医院抢救70天,度过了病危期,但不能说话、吞咽困难、不能坐立,身上还插着四根"管子"--尿管、静脉导管、胃管、氧气管,外院医生说"永远不能拔胃管"、"现在是这个样子,将来也是这个样子"。后转到我院中风专科,经过1个多月时间的治疗,目前四根管子全部拔除,患者已能够顺利进食,在家属的引导下还可以唱一曲湖南的经典民歌《浏阳河》。其家属激动地表示"'石氏中风单元疗法'真是太了不起了!"
中风,一个多么可怕的病名。对于病人来说,轻则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重则一病不起,去往另一个世界。对于亲人来说,是旷日持久接屎接尿,衣不解带的床前伺候。我院中风专科的飞速发展,将使众多的中风患者挣脱死神的阴影,重新点燃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