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自我保健

哪些药物影响化验结果?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05

药物作为一种可影响化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忽视。近年医学研究表明,在进行各种实验和标本化验时,有不少常用药物可引起被检物如血液、尿液等成分的改变,干扰检验过程,使检测结果出现假象或真假难辨,从而影响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误导医生,造成诊断困难,甚者可延误治疗。

镇痛消炎药物如吗啡、可待因、杜冷丁和消炎痛等,能使胆总管开口处奥迪氏括约肌痉挛,从而导致血、尿中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在用药后3-4小时影响最大,停药24小时后消失。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等抗生素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尿胆原检查会出现混浊,影响结果判断。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有促进肾脏保钠排钾的作用,使血液中的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故对血液电解质(尤其是钾、钠离子)检验结果有影响。抗癌药物对人体造血系统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以及肝功能的改变,并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血脂出现异常变化。激素类药物如雌激素能影响人体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肝脏转氨酶升高。肾上腺素则可使血糖测定明显升高。抗凝药肝素能促进细胞脂蛋白酶的释放,引起血液甘油三脂显著下降和脂蛋白电泳图形的改变。治疗震颤麻痹的药物左旋多巴可使测定尿中酮体的显色异常,掩盖原来的反应,故而难以判断检验结果。

为了得到正确的检验结果,病人可在医生允许下在检验前停用有影响的药物,通常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快则几小时,慢至48小时,其影响即基本消失。  

                                                                                                       检验科 周铁明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