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发布日期:2019-01-09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直肠脱垂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体弱者。

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

内脱垂时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阻塞感等直肠排空障碍一起的症状。栓剂插入肛门协助排便可使排便变得顺畅。部分患者在排便时有下腹和腰骶部胀痛。病程较长者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

如直肠反复脱出可导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并有引发直肠溃疡、出血、狭窄和坏死的危险,需手术治疗。

针对直肠脱垂,我科将根据患者不同脱垂程度,个性化采取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Altemeier术)、固脱(三联术式)术、腹腔镜下结肠悬吊固定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Delorme 术)、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等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显著。

上一条:肛窦炎

下一条:肛乳头瘤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