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疼痛 护卫健康 ——中医特色技术为您快速康复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2018-05-07      

□文/骨伤一科  高娟

   您还在被疼痛折磨不堪吗?您还在为手术后的疼痛忧心忡忡吗?一份《骨科住院患者对疼痛护理认知和需求情况的调查》显示:≥40.2%的患者对待疼痛的态度是自己尽量忍耐;≥患者疼痛时首选倾诉对象: 51%为护士,24.5%为家人,23.5%为医生;≥39.3%的患者对疼痛治疗方法不了解或不太了解,48%的患者对使用吗啡镇痛泵有顾虑;≥96.3%的患者希望医生或护士介绍疼痛知识;≥99%的患者认为家属了解疼痛护理知识对出院后功能锻炼会有帮助。

 

   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便秘。最常见;恶心、呕吐30%;尿潴留 5-30%;眩晕6%;镇静与感觉异常;呼吸抑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深昏迷、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死亡。

   特殊问题包括:阿片类药物对静息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运动痛则疗效较差,因此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促进恢复;长期应用可使机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多数阿片类药物半衰期短,代谢快。

   术后镇痛  未满足的需求

   虽然镇痛泵大大改善了术后疼痛,仍有50-70%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

   撤泵之后,缺少有效的疼痛处理;

   颈椎等手术患者,担心阿片引起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部分患者难以耐受阿片类的副作用,呕吐不止;

   因为疼痛,影响功能锻炼,影响手术效果;

   引起慢性疼痛;

   良好的疼痛管理是“快速康复” 的必要条件!

   围手术期镇痛的意义

   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为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患者敢于深呼吸,从而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鼓励患者早起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肠道蠕动恢复;

   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中医绿色疗法为疼痛患者带来福音

   脊柱一科为了减轻患者疼痛,打造无痛病房,倡导多模式镇痛,推出了一系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为患者的快速康复保驾护航。

   疼痛绿色疗法之一:腕踝针

   腕踝针法是在腕部或踝部特定部位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在经络学说中皮部理论的启示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

   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确有效果,故颇为医生和病人的欢迎。现我院脊柱一科运用腕踝针为患者减轻疼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疼痛绿色疗法之二: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中药封包治法

   将我院骨科老教授的特制秘方药制成药片加热后敷于患处,连接中频电疗仪,利用中频电流的刺激与推动,将中药离子导入皮肤吸收,同时将预热后的中药封包外置于电极片上方,持续提供远红外热疗与磁疗,使治疗部位一直处于恒温磁热疗状态,从而达到舒缓紧张肌肉组织,疏通经络血管,缓解疼痛的功效。

 

   疼痛绿色疗法之三:针刺疗法

   针刺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疼痛绿色疗法之四:艾灸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疼痛的绿色疗法之五: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药物通过穴位进入经络,从而达到舒经活络,缓解疼痛的功效。

   疼痛绿色疗法之六:刮痧

   刮痧是指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以特制的铜砭(或者紫砂能量板)为工具,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拭、摩擦,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等“出莎”变化,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祛邪排毒的效果。

   适应症: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落枕、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中暑、感冒、失眠等。

   疼痛绿色疗法之七: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先行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速刺速出,针刺入一般不宜过深。联合拔罐法,称为刺络拔罐法,常用于中暑、头痛、咽喉肿痛、疔疮、腰痛等。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