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久泻的优势

发布日期:2018-07-27      

□文/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  简维雄

 久泻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结肠炎,结肠过敏等疾病。多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
    关于久泻的治疗,中医药具有较强的优势与特色。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强调的是辨证,详细判断其病机、病势是其关键。
    诊:长期腹泻是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但还需详细辨别。如:时溏时泻,也就是大便成形,稍有饮食不慎、遇寒冷饮、劳累等大便质地转变为稀薄,同时次数增多。日常多为肢体倦怠,此之谓脾气亏虚型。
    若腹痛即泻,也就是突然腹中绞痛,随即大便,有时大便质地并不稀薄,而见成型,就一小节,这是属于肝郁脾虚。
    也有患者晨起腹泻一次,平时畏寒肢冷的属脾肾阳虚。
    抑或长期腹泻清水、或大量泡沫样大便,伴有肠鸣辘辘,这是水饮留肠。
    若腹泻经久不愈、常规治疗无效,伴有长期腹痛,而这个腹痛有一个固定点,多为瘀阻肠络。
    需要注意的是脾气亏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水留胃肠都有腹痛,这四个腹痛的特点是同为固定之处,也就是全腹痛,多是胀痛,一痛就大便。瘀阻肠络是固定痛,典型的是刺痛,晚间加重。
    辨:若是以上典型证型治疗倒也简单,但实际中久泻的辨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辨为治疗的初治、与久治。患者初次求治,当从脾、肾、肝三者定位,阳气亏虚,肝气郁滞,水湿内停三方确定病机。将患者确定为脾气亏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水湿内停的复合证型。这个符合证型还需进一步判断水湿内停的轻重,轻者患者晨起厚腻苔,重者清水样、泡沫样大便。久治:患者反复求治,定位当在大肠,久病入络,病性当为血瘀,以瘀阻肠络为主要证型。
    治:初治者则用参苓白术散、痛泻药方、四神丸三方健脾、温阳、疏肝。辅助以胃苓汤、苓桂术甘汤、己椒苈黄丸化湿、利水。其次若寒邪重可用附子理中汤取两味,热邪者葛根芩连汤取两味。久治:则用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为胃关煎散寒止泻。若便后少量鲜血则用白芨或归脾丸。而血在先可有脓血者则从白头翁汤中选取两味。肛门坠胀,可用涩肠固脱,或补中益气之法。
    久泻不易治疗,医者要效不更方,患者要持之以恒,同时注意生冷、辛辣饮食。调治结合,疗效方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