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抽筋怎么办?中医康复有妙招!

发布日期:2024-04-02      作者:王楚香       编辑:湖南中医药大学二附院

抽筋,医学上称为肌肉痉挛,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引起肌肉不自主、无征兆的过度收缩。发作时表现为肌肉明显压榨样收缩,疼痛难忍,可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后逐渐缓解,可残留局部痛感。

抽筋经常发生在大量运动后或夜间睡梦中,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常见,而导致腿抽筋的原因很多,除了缺钙,还可能是因为寒冷、体弱、疲乏、血流不畅、出汗过多或者局部压迫等。


抽筋的常见原因

①低钙血症: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老年人钙质吸收能力减弱以及钙质流失明显,儿童及孕妇体内钙因机体消耗过多钙,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所以,儿童和孕产妇、老年人抽筋比较常见。

②血管因素:

往往是抽筋的内在原因,当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或存在血栓时,血液循环受阻不畅,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会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小腿肌麻木、疼痛甚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而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带走,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刺激肌肉收缩,引起疼痛抽筋。

③过度疲劳:

无氧运动导致肌肉短时间内持续收缩,体内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夜间肌肉紧张的状态未得到改善,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未能及时清理,可刺激小腿抽筋,老年体弱肌肉力量差机体代谢功能减退也是原因之一。

④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的最常见直接诱因,可直接刺激引起腿部肌肉强烈收缩和血管突然痉挛。

⑤局部压迫:

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和血供不足。

当反复发作抽筋时需要去医院接受检查,排除血管、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如果只是单纯的肌肉问题,可以通过传统中医的针刺、艾灸、温针灸、穴位按摩等方法来缓解肌肉痉挛。

 

如何缓解肌肉痉挛?

①针刺疗法 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作用,可以治病救人、防病保健、可改善人身体状态有很好的作用。通过穴位的选择,经络的调配,改善人体的循环环境,是种很好的治疗、调理、保健的作用。

②艾灸疗法 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常进行艾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③温针灸 是针刺和艾灸的结合。在留针的时候通过艾灸来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疏通。通过温针灸的治疗方法,既有疏通经络作用又有温经散寒之功效,更是能够对身体当中的内脏疾病进行诊治治疗,让疾病得到更好地痊愈。

④穴位按摩 是用渗透的指力治疗疾病的方式,具有舒筋活络、疏风散寒、解痉止痛、健脾益胃、宁神清脑、美容养颜等功效,而且按摩穴位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如何预防腿抽筋?

减轻体重,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在睡眠时,睡前热水烫脚,每日对小腿肌肉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前注意热身,改善血供,增强肌肉收缩能力。

适当补钙,晒太阳,多吃维生素D、钙片、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豆腐。


作者:王楚香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