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院神经外科的一篇报道给周奶奶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健康快乐的希望。周奶奶今年75岁,是浙江省江山市人,左侧头面部反复发作性疼痛3年余,呈阵发性电击样、烧灼样痛,每当洗脸、刷牙、吃饭时疼痛更会加重,使得她每天饭也不想吃,人也一天天的逐渐消瘦。不仅周奶奶每天处在无尽的痛苦中,家人每天也甚是担心。就在这时,在广州做生意的周奶奶儿子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我院神经外科关于“三叉神经痛”的一篇新闻报道,这对周奶奶来说正好是一场“及时雨”。
报道中讲述了跟周奶奶同样饱受“天下第一痛”的周爷爷经过该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的精心治疗后,面部疼痛消失了,洗脸刷牙、吃饭也不痛了,也恢复了以往的幸福笑容。于是周奶奶的儿子立即拿起手中电话与该院神经外科医生联系。经过咨询后,他下定决心从广州回浙江老家将其母亲带至该院就诊。神经外科程学荣医生为其安排了“绿色”就诊通道,在主任文戴华教授诊治后以“三叉神经痛”收住入院。入院后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以及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专家团队认真讨论后,认为周奶奶年龄较大,且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不易耐受开颅手术。加之周奶奶及家人惧怕开颅手术,因此与之前报道中为周爷爷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方案不合适周奶奶,于是决定给周奶奶做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周奶奶术后麻醉苏醒后便感觉脸不痛了,人也非常轻松,术后当天就可下地行走。她和儿子对手术效果都非常满意,留院观察三天后,仅有轻微舌头麻木感,无其他不适,便开心地回浙江老家了。
手术中 术中球囊显影
文戴华主任(右一)、程学荣医生(左一)与患者及家属合影
神经外科主任文戴华介绍,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是在口角旁开2厘米处穿刺一个针眼大小的孔,将针芯、导管穿过“卵圆孔”到达三叉神经上的半月节,导入球囊,并注入造影剂,使球囊膨胀,压迫到三叉神经半月板两至三分钟,目的是使三叉神经的痛觉失活,达到止痛效果,随后球囊收回。手术时间短,效果明显,复发率低,术后即可下地行走,恢复快。一般患者1-2天即可出院。因此对于难以耐受开颅手术的高龄患者,且对开颅手术有恐惧心理的患者,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是最好的选择。
我院神经外科团队针对三叉神经痛可以进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或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精准治疗,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程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