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忌口”

发布日期:2019-09-25      

□文/儿科 龙海旭

俗语说:“三分吃药,七分护养”。药有寒热温凉四性,食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病有寒热虚实之辨。对这一点,中医历来很重视。《素问·热论》说:“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临证指南医案》说:“自来热病,最怕食复劳复,举世共闻,非臆说也。”又说:“乱进食物,便是助热,唯清淡之味,与病不悖。”何廉臣认为,热病新愈时,一定要重视忌口,如对此不加注意,诸食都能引起食复,但犯酒最剧,因为“酒味辛性热,助其余邪热毒故也”。

患儿在发病期,应根据不同病情,选用适应病情的食品,才能起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作用,否则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延误病情。

虚证寒证忌生冷饮食 

古人曾有“形寒饮冷则伤肺”之说,生冷饮食尤其是冷饮,损伤卫阳,降低了人体抵抗力,容易感受外邪;且因生冷伤及脾胃阳气,脾失运化,胃失和降,不能运化水谷精液,脾胃弱则正气不足,疾病难愈迁延反复。

热证实证忌辛辣油腻食物

凡急性热性病具有发热、口干、烦躁、大便闭结、小便黄等症状的,或者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口臭、大便臭秽或干结等内热、阴虚发热等,辛辣油腻食物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排泄失常,尤其肠热症可以助长热势亢进。

过敏性疾病忌发物

发物分类:

1、食用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

2、海腥淡水鱼类类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鲤鱼、鲫鱼、泥鳅、黄鳝等。

3、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芥菜、芹菜、菠菜、韭菜、蛾眉豆等。

4、果品类 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菠萝蜜、榴莲、芒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牛肉、羊肉、狗肉、猪蹄、蛋等。

6、调味主食类 主要有花椒、八角、桂皮等辛燥香物,香葱、大蒜,糯米、甜酒等。

对于咳嗽、哮喘、荨麻疹、湿疹等,极易引发,在所必忌。

避免药食相克相反

某种食品与某种药物(或食物),性能相克相反,不宜同食。

譬如:在风寒咳嗽期,常用药物多是麻黄、桂枝、生姜等辛温散寒药,如果此时服用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就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在服用桔梗、甘草或黄连时,应忌食猪肉等,否则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而影响疗效。服人参时吃萝卜削弱人参的药性。

《本草纲目》中则有地黄、何首乌忌萝卜,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菘菜、海带,半夏忌羊肉,商陆忌犬肉,龙骨忌鲤鱼,常山忌生葱,土茯苓忌茶,丹参忌醋,薄荷忌鳖肉,鳖甲忌苋菜等记载。

在实际生活中,有两种倾向很值得注意:

一是主张太过,不管病情实际,忌口过严,甚至连水都忌,过信书上关于忌口的记载、不加分析研究。

还有一种则对忌口不以为意,胡吃海喝,治疗效果不佳,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

其实中医对病员的忌口问题,要从观察证候来判断病因、治则所决定的,根据病例、病的阶段而能掌握这些关键问题的。《仲景全书》里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