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院召开了中医骨伤学科建设专题调研工作会。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春华出席会议。中医骨伤学科学术带头人孙绍裘、骨伤科大主任刘晓岚、骨伤一科(脊柱)主任谢义松、骨伤二科(脊柱)主任徐无忌、骨伤三科(关节、骨病)主任董克芳、骨伤四科(骨伤康复)主任孙绍卫、湖湘张氏中医骨伤治疗中心主任周昭辉、骨伤五科(四肢创伤)主任曾赛华、科研部部长周平兰、相关科室护士长、科研秘书、科研骨干及科研部干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邓桂明主持。
骨伤科大主任刘晓岚汇报了我院中医骨伤学科的建设情况以及下阶段学科建设规划。刘晓岚指出,骨伤科团队既要重视临床治疗,又要重视临床科研,要对传统治疗方法重点扶持,对中医骨伤现代技术加以引导,通过临床科研、平台建设、科研绩效奖励、横向课题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部部长周平兰对骨伤科近年来在课题立项、科研平台、科研奖励、标志性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汇总分析,对标国家三级中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借鉴国内同道先进经验和举措,为我院中医骨伤科学科建设提供思路。
中医骨伤学科学术带头人孙绍裘声情并茂地回顾了我院骨伤科的发展史,湖湘张氏骨伤传承,先有先祖张光靖,后有第五代传人张紫赓,术精岐黄,德艺双馨,终成一代正骨宗师。张氏骨伤重要传承人张禄初、张茂珍、孙达武、詹经山为湖南省中医院“四大金刚”。他们是湖湘中医骨伤学科的先驱和医学大家。孙老对骨伤科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和贡献充满敬畏和感激,同时也语重心长地指出了目前学科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寄予厚望。
骨伤一科(脊柱)主任谢义松、骨伤二科(脊柱)主任徐无忌、骨伤三科(关节、骨病)主任董克芳、骨伤四科(骨伤康复)主任孙绍卫、湖湘张氏中医骨伤治疗中心主任周昭辉、骨伤五科(四肢创伤)主任曾赛华分别进行了建设性发言。经过充分沟通、观点碰撞,厘清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方案。
邓桂明提出,中医骨伤学科作为我院传统优势学科,中医药特色鲜明,中医临床优势突出,科室要凝心聚力、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围绕优势病种做有价值的科研,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围绕学科建设六大要素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加强学科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加快专科特色医院制剂的转化,持续产出标志性的重大成果,全面提升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医院将持续加大对学科支持力度,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刘春华指出,我院骨伤学科有着辉煌的历史沉淀,拥有老一辈丰厚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希望骨伤科全体行动起来,凝心聚力,提高站位,以学科建设为契机,明确基本任务、总目标及阶段目标,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构建以学科(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推进我院中医骨伤学科迈上一个新台阶。
未来,我院骨伤学科在建设湖南省首批中医诊疗中心以及湖南省中医骨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有基础上,紧密围绕脊柱脊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四肢创伤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医药在退行性关节病变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五个研究方向,深入探讨骨伤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从学科学术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科学和教学研究、学科和服务能力建设、学科条件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六个方面开展学科建设。在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下,加强学科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学科发展组织模式,巩固和发展学科优势,探索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多学科协同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医药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将本学科逐步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开放型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