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慢性胃炎
时间:2021/03/24 10:36:11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经常由于忙碌而饮食不规律,长期下去,容易患上慢性胃炎。那么,慢性胃炎该如何预防呢?预防要从病因分析,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国,很多人都有,有些人有症状,有些人没有。 1.饮食 幽门杆菌会产生交叉感染,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使用公筷,减少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的几…
时间:2021/03/24 10:36:11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经常由于忙碌而饮食不规律,长期下去,容易患上慢性胃炎。那么,慢性胃炎该如何预防呢?预防要从病因分析,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国,很多人都有,有些人有症状,有些人没有。 1.饮食 幽门杆菌会产生交叉感染,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使用公筷,减少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的几…
时间:2019/12/19 16:31:17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寒冷的冬季如何养生,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因此特别为大家整理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大全,帮助大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睡眠养生1、早睡晚起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而言,冬季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2、睡前泡脚睡…
时间:2019/11/27 09:21:34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很多人喜欢喝茶,尤其在天寒地冻的冬季,端一杯热茶,细细啜饮,提神又暖胃。你知道吗?喝茶也是一门“技术活”,茶分温凉,人的体质也分温凉燥寒,选对适合自己的茶,才是促进健康的关键。 ★血瘀质——山楂红糖茶 血瘀就是血脉运行不畅,以肤色晦暗长斑、口唇舌质紫黯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山楂与红糖都是活血化瘀的良药,二…
时间:2019/09/23 10:47:24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 立秋之后,天气多变又特别容易干燥,热爱养生的人就要特别的注意,如果秋季没有保养好,冬季可能会三天两头生病,秋天如何养生呢?立秋后做好这件事,整个秋天就不容易得病,究竟做好哪 一件事呢?那就是“养肺防燥”。因为秋季对应人体的五脏为肺脏,而人体中的肺脏又为“娇脏”,它不耐寒热又很怕燥,而秋季主收,燥为秋季…
时间:2019/08/01 11:19:46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很快,咱们就进入了长夏季。在中医看来,长夏五行属土,是湿热交困的时期。长夏也主“化”,正是吸收水谷精微,强壮脾胃的好时节。《周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和自然相通,人体的脾也属土,应长夏,长夏天气潮湿,湿气通于脾,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脾虚、湿重的情况。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
时间:2019/06/26 09:28:39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 穴位贴敷,是指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表面,缓解病痛。现在穴位贴敷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治疗方式。穴位贴敷的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
时间:2019/05/28 09:24:38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失眠、睡不好,今天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两个简单有效的方法!1.按揉"大鱼际"有一位患者,患早醒的毛病好多年了,凌晨3、4点就醒来,治失眠的药吃了不少,可效果就是不明显。得知揉"大鱼际"有效之后,他自己试着坚持揉大鱼际,还真将早醒的毛病给治好了。揉"大鱼…
时间:2019/04/30 08:34:32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 一、各器官求救信号1、肾脏的求救信号:脚肿和眼肿2、肝脏的求救信号:脸色发黑3、大脑的求救信号:突然头晕①身体某侧肢体麻木或者无力②说话不利索③行走困难或平衡失调④头晕、头痛⑤一过性意识丧失4、肺部的求救信号:刺激性呛咳5、神经系统的求救信号:笔迹变得小且密集6、骨骼求救信号:40岁后突然变矮二、血脂高的4个…
时间:2019/01/28 10:16:45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
时间:2018/12/28 15:11:07
□文/消化内科 黄静刮痧和拔罐都是中医治病保健的特色方法,对于这两种方法很多人都认为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其实二者虽然看起来功效一样,但还是有区别的。并且各有适用范围。简单来说: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里,拔罐好。如果不好判断表里,可以先刮痧,再拔罐。刮痧:是将附着于毛细血管壁的瘀血压出,然后再经吸收,经过全身循环,将废物从…
版权所有 © 2023 湖南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湘ICP备13003721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159号
今日访问人数: 总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