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保健

未病先防,别让痛风顽疾困扰你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2-21

□文/骨伤三科 郭玉星

   杨先生右脚疼痛肿胀二十余年,反反复复,夜间疼痛惊醒,5年前右足部出现肿块,后来越来越大,苦不堪言。近日,我院骨伤三科曾赛华教授通过手术为他去掉了这个多年的“包袱”。这个困扰杨先生二十多年的顽疾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痛风。右足出现的肿块则叫做“痛风石”。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有调查显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23.5%。痛风也直接导致了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对于痛风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概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病。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有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为生化类型,而痛风为临床疾病;约有5%-18.8%的高尿酸血症者最终发展为痛风。
   痛风病程主要分三期: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最初的临床表现 —一个关节,急、重、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数日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饮酒、过度疲劳、创伤、受凉、药物 、高嘌呤饮食等均为发作诱因。
   2、痛风发作间歇期:仅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增高,无明显临床症状。此期如能有效控制血尿酸浓度,可减少和预防急性痛风发作。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痛风石形成,最常见关节内及其附近,如软骨、粘液囊及皮下组织处。典型部位是耳轮,也常见拇跖、指腕、膝肘等处;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

   ■如何预防?
   1、低嘌呤饮食,嘌呤限制在100-150mg/d以下。保持理想体重,限食或减轻体重均可改善病情。避免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肾),海产品(尤其是海鱼、贝壳等软体动物)浓肉汤、高果糖含量的饮料和汽水等。
   2、高尿酸血症的达标治疗:血尿酸的目标值为持续低于360μmmol/L。对于严重痛风(如痛风石,慢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的患者,目标值低于300μmol/L,有助于快速溶解晶体。
   3、痛风发作的达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需要药物治疗,而且治疗最好在起病后24h之内开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