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急诊科 郑爱华
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湿热并重为主,故有“秋老虎”之称。此时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人体感觉仍然较热,且人极易感觉到疲倦、乏力、纳呆。
中医认为,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夏季气候炎热,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气随津泄而气虚,同时,中医学认为,夏季炎热、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故而导致脾气虚和消化功能减弱。此外,夏季心火旺又会对肺造成负担,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一夏无病三分虚”。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思想,旨在春夏顺从生长之气蓄养阳气,秋冬顺从收藏之气蓄养阴气。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这时候就要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秋季养生八字诀: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莲藕润燥
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感觉到全身乏力,烦躁不安。这时需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莲藕为首选。
莲藕具有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它不仅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且其中的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都有明显益血益气的功效,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杏仁补肺
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补肺的食物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而其中杏仁效果显著。
杏仁具有润肺,清积食,散滞的功用,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秋季喝些杏仁汤还能预防秋燥型感冒。
蜂蜜养阴
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需之阴。因此,进入秋季,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养阴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泥鳅、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果、梨、红枣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
葡萄多酸
“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秋季饮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秋季一定要少吃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时令水果葡萄就是不错的选择。
葡萄具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的作用,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及多种维生素,对保护肝脏、减轻腹水和下肢浮肿的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