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殷旭
近两周以来,由于气温骤降,儿科门诊接收的腹泻患儿比平时多出三成。气温变化较大,小孩容易受凉感冒,再加上不注意饮食卫生,易感染病毒细菌,容易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季的小儿腹泻。但严格从医学意义上来讲是指婴幼儿因感染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因此病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故称为秋季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此病起病急,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起病当日即有呕吐,并排水样便,为白色或浅黄色,多夹有泡沫,每日10-20次,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可有咳嗽、流涕,脱水等症状。病程一般4-9天,长的可达3周。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合并脑炎、肺炎、肠出血、肠套叠或病毒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对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充分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根据不同原因的腹泻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会得到较好的疗效:
1.寒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
2.热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葛根芩连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水泻:常见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水谷不分,泻后肠鸣腹胀减轻等症状。这时孩子病情很容易加重,产生脱水。一般以到医院请医生治疗为好。
4.伤食泻:腹泻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口臭气促,食欲不振,等症状。用药可服“保和丸”,一次1丸,一日2次。
5.脾虚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用药可用“参芩白术散”,一次1包,一日2次
此外,中医一直提倡未病先防,小儿秋季腹泻只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疾病发生的。
小儿秋季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病毒往往通过病人的粪便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如果婴幼儿不慎接触病毒,当抵抗力差时就会发病,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病从口入”。 所以关键是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日常生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小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净和生冷的食物。
2、不给小儿吃隔夜的或不新鲜的食物。
3、对婴幼儿的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等,在每次用前和使用完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4、处在哺乳期的母亲应注意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减少宝宝感染病毒的机会。
5、小儿的玩具也应该经常消毒。
6、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不留卫生死角。
7、加强小儿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避风寒,天气变化时要及时添加衣物。
8、要使宝宝远离有急性腹泻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