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专题

治未病——中医瑰宝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20

□文/冯国湘 朱 婷

中医学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实践,蕴含着诸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和方法。其中,被认为是中医至高境界的“治未病”,在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一格。
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治未病”的起源与发展

“治未病 ”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理论形成于《内经》、《难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经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叶天士等历代医家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治未病”的内涵

“治”的含义,是管理、治理的意思。“未病”,就人体而言,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广而言之,“未病”可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首先,“未病”为“无病”;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再则,“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状态。“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严格来说,“治未病”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层面。

1、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中医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一方面提出养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们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它对人体的侵害。

2、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疾病的变化,做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治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先。

3、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所谓“愈后防复”,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治未病”的意义

1、中医“治未病”是让人们不生病,少得病,迟得病,延年益寿的需要。我们要倡导“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治未病之先,防患于未然;治未发之前,重视先兆,防止发病;治未盛之时,见微知著,择时而治;治未传之脏,已病防传,从而达到提高生活工作质量,保障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

2、中医“治未病”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重视预防的思维模式。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说到底就是将医学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 总之,“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所在,是中医学之瑰宝。

体检中心:温馨港湾全程导诊

我院体检中心开设于2004年,现设在门诊楼五楼,环境幽雅舒适,检查项目齐全。根据受检者的不同情况和要求,设计了多种个性化体检套餐,以方便受检者。同时,受检者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体检项目。
体检中心设有温馨舒适的休息室和进餐室,配有工作人员全程导诊,并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使每一位受检者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体检。

体检结束后,体检中心将为受检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体检报告单,建立健康档案,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对于集体体检的单位,还可根据单位需要,上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011年3月,体检中心新增中医体质辨识项目,开展了治未病工作,为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提供中医调理建议。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健康,请爱惜身体,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体检中心,随时恭候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