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骨伤科 刘振云
继2008年1月5日左股骨颈骨折行左髋置换术后仅3年,近期,省农科院83岁的离休老干曾景星娭毑,因右髋部受伤再次入住我院。经检查,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症,需行右髋关节全髋置换术。曾娭毑很郁闷,自己每天都补钙,骨头汤也没少喝,怎么轻轻一摔又骨折了呢?
老人为何易骨折?最普遍的认为是骨质疏松,最直接的回答是缺钙,也有认为是年老津亏,骨枯易碎,或是高龄肢僵,防护失灵,易摔易折,或是顽疾缠身,损骨如朽,遇伤则折。众说纷纭,难辨对错。其实,老年人容易骨折根本原因有两点:骨质疏松是元凶,跌打受伤是帮凶。
人体随着年龄的变老,骨骼在质和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骨脆性增加,遇轻微外力易致骨折,此即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加之平衡失调,肌力减退,反应迟顿,视力不佳,心脑疾病干扰,易致跌倒,即使一个小小的受伤,甚至微小的动作就会导致骨折。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已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后第四个人类常见慢性病。因其发病的隐蔽性,诊断手段的特殊性,患者的就诊率低,临床医师的漏诊率高,被喻为“静悄悄的疾病”。其骨折等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较心脑血管病对人类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故有“沉默杀手”之称。
老年骨折该怎么预防?就是抓住元凶和帮凶不放,任何增加或强化骨质和减少跌倒的方法,对降低老年骨折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首先是鼓励老人多活动,规律的体力活动,可维持骨骼强度,提高峰值骨量,减少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并能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减少跌倒发生的机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产生原因与下列诸多因素有关:一是衰老,随着身体老化,骨的新陈代谢功能减退,钙吸收能力降低,骨骼中的钙质渐渐流失;二是雌激素下降,雌激素能刺激骨质的形成并抑制骨质的分解。妇女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或停止分泌会加速骨质疏松;三是营养失调,常吃高蛋白、高盐的食物,或嗜烟酒,致钙摄取不足或吸收障碍;四是生活不正常,如缺少运动,少晒太阳等,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
因此,骨质疏松不等于缺钙,单纯补钙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要预防骨质疏松,应当均衡营养,加强锻炼,饮食中要含有充分的钙质、维生素D以及其他养分,适度日照。药物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女性激素、双磷酸盐类蚀骨细胞抑制剂、降钙素等。
笔者总结30年骨伤临床体会,分析骨质疏松症产生机理,特向50岁以上人群推荐预防套餐:
1、运动锻炼。五点支撑法,每日100-500次,分5个单元完成,方法是仰卧位屈肘屈膝,以头枕部、双肘尖、双足底着床,将臀部及腰背部尽力抬离体面达3-5秒钟为一次。
2、适度日照。每日暴露面部和前臂,充分日照30分钟。
3、药物调理。每日口服钙剂1000mg。 蛙鱼降钙素50u,肌肉注射,2日一次,或蛙鱼降钙素喷鼻剂,每日喷鼻一次(每瓶可用16次),维生素D2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10日一次。连续使用一个月,间隔二个月后再重复使用。仅此必获“一溉之功”。如果怀疑患有骨质疏松,建议做骨密度检查,及时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