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丹丹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都很高而又很难治愈的疾病。该病虽然难治,但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减少其发生的机会。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
中风发生的病因病理很复杂,许多相关危险因素都可能导致其突然发生。只有远离这些危险因素,才可能有效地预防中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TIA、心脏病、吸烟、酗酒、肥胖、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膳食营养缺乏、缺乏合理运动、食盐摄入量高、口服避孕药、季节与气候变化、不合理用药、情绪异常波动等都是可能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TIA、心脏病等又是最危险的因素。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同时又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研究都证实中风发病率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中风的发生率。一般来说,舒张压下降5~6毫米汞柱,中风危险性可下降约42%。也有研究发现,单独将老年人收缩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将中风减少三分之一。但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或发现了也不重视,未进行积极治疗。
心脏病是中风另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许多心脏病包括心肌梗塞、房颤等,都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心脏病,无疑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现在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抗凝疗法,都证明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它不仅可以诱导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使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
血脂增高,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动脉硬化,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影响到颈动脉系统,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也容易引起微栓子脱落而导致中风。
吸烟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多的人比不吸烟者中风危险性增加2倍。吸烟可以增加血液的凝聚性、血液粘稠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强血小板的集聚性,以及增高血压,从而大大增加了中风发生的危险性。
饮酒对脑出血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虽然有人认为适量饮酒可能对脑梗塞有一定好处,能扩张血管,对脑具有保护作用,但大量饮酒则加重中风的危险性。因为饮酒可引起高血压、血液高凝状态、心律不齐,这些情况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所以还是少饮酒或不饮酒为宜。
了解了危险因素,我们就应从生活、饮食习惯及早期检测开始,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积极预防中风的发生。
1、保持乐观心态和稳定情绪,勿大喜大悲和过于激动,尽量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2、适寒温,慎起居,避免气候变化的影响,防跌扑损伤。
3、戒烟,忌酗酒,男性每日饮酒量<20-30g,女性<15-20g。
4、保持饮食清淡,减少摄盐量,每日平均食盐控制在6克以下。
5、控制进食高胆固醇、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饮食。
6、多食富含钾盐及维生素C的绿色蔬菜和水果。
7、增加粗纤维食物(麦麸、胶质、燕麸或混合纤维)的摄入。
8、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早发现、早治疗。
9、定期进行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尽早发现问题,及时预防、用药。
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预防中风须按时服药,定期诊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多参加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将中风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