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专科报道

杨邵波主治医师答胆结石患者两问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09

1、中医中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如何?
   胆结石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1975年湖北江陵出土的公元前167年的西汉古尸中,就发现胆囊内有胆结石200余枚。中医中药治疗胆结石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主要应用中药和针刺来治疗胆结石。
   ①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的原则是以“理气开郁、清热利湿、通里攻下”为主。国内常用的中药方很多,都是以上述原则加以演化。最好是根据各人的具体病情,给予辨证施治,但通用的成方也有一定的效用。现举一个处方为例:
   排石汤:枳壳9g,木香5g,元胡15g,栀子12g,虎杖30g,金钱草30g,大黄15g。适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症病人。
   一般每天服1剂,分2次服用。对青壮年病人,可每天服2剂,分4次服用。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中药治疗有调节胆道功能、刺激胆汁的分泌、控制感染,并排出结石的作用。
   ②针刺疗法:针刺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止吐等作用,但是单纯用针刺治疗,疗效似嫌不足,一般需同时配合中药内服。体穴取阳陵泉、中脘、丘墟、太冲、胆俞等。每次留针半小时,每天2~3次。耳穴可取神门、交感、胆囊、胰、十二指肠等。
应用口服排石汤和用针刺来刺激胆汁分泌和调整胆道的舒缩活动,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排石的效果,但是中医中药对于较大结石,排出就较困难;胆囊中的结石由于胆囊管细小,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胆管结石大于1.5cm或胆囊结石大于0.5cm,一般就不适合用中医中药来治疗。

2、什么是中药排石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胆石症的历史悠久。《伤寒论》中描述的“结胸发黄”一病,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胆石病、胆囊炎极为相似。中医认为胆石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及虫积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及胆腑不通,影响胆汁输送而得病。胆郁气滞则胆汁壅阻,郁滞结聚成胆石,故治疗原则上以“理气活血,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为主。常用的药味有柴胡、茵陈、金钱草、黄芩、木香、枳壳、郁金、大黄、芒硝等。在应用时再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作加减调整。有报道用这一方法有效率为25%,治愈率10%。实验观察也发现,中药排石汤具有使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胆总管下端括约肌舒张等调节作用。胆汁分泌增加可起到由上而下的不断“内冲洗”作用,而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的协同作用则有利于胆石排出。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