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医林文苑

医圣张仲景与湖南省中医院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05

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任太守多年,长沙是他的第二故乡,而且是他坐堂应诊,积累临床经验的所在地,很可能还是他编撰《伤寒杂病论》的创作地,医学史上称他为张长沙。相传他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不顾忌封建时代官场的戒律,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坐在太守堂上、敞开衙门,专为平民百姓治病,活人甚众。他这一坐堂行医的医德医风,为后世许多医生仿效,并演变到药店挂牌应诊,称为“坐堂医师”,方便病人就医取药,逐渐形成为中医的一种重要的行医方式。

湖南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的历史功德,于乾隆八年(1743年)修建了张公祠。据《长沙县志?卷十四》记载,建祠的目的是:“祀汉太守张机,字仲景。汉时长沙大疫流行,治法杂出,作《伤寒论》、《金匮方》行世,全活无数。祭法曰:有功德于民者祀之,此之谓也。”嘉庆二年(1797年),因祠宇倾圮而重修,并委僧人看守。后来,由于年久失修祠宇渐至破旧不堪。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被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长沙市政府进行土地登记,长沙国医公会易南坡、柳赠春、廖裕祥等同仁,及时据史实申请登记,得到了张公祠土地权状。1946年,由中医药界易南坡、谭日强等44人倡议,在张公祠原址修建了仲景堂。不久,又在此地创建了湖南省立中医院。一直延续至今。后来,因中医院扩建,仲景堂被拆除,从此仲景堂就从长沙消失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