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脊髓型颈椎病来袭

发布日期:2019-03-21      

□文/骨伤一科   吴小辉 

桃江的蔡先生今年51岁,最近一个月感觉自己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双手也渐渐没了力气,甚至吃饭时拿筷子也拿不稳了。经当地医院医师和影像学辅助检查,告知其患了脊髓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建议他往上级医院手术治疗。蔡先生慌了神,自己平时没什么不良嗜好,能吃能睡,也经常劳动,怎么会得这么严重的病呢?近日,蔡先生的儿子陪同父亲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门诊求治。

骨伤科大主任刘晓岚教授接诊,在给蔡先生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阅片之后,告诉蔡先生他的病情确有手术指征,需要手术治疗。而且病程较长,MRI显示颈椎多个节段有椎间盘突出伴钙化,造成了相应节段的脊髓受压迫严重,从而导致了蔡先生目前的各种症状。蔡先生这才回忆起一年多前就开始出现双手麻木乏力了,只是一直没重视。当天蔡先生医院骨伤一科(脊柱)病房,经完善术前检查和评估,刘晓岚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手术计划。

蔡先生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显示C3/4、C5/6-C6/7椎间盘突出并钙化,相应平面脊髓内异常信号,考虑脊髓变性。常规手术需要在每个病变节段植入嵌入式椎间融合器,费用高昂。接下来的手术过程中,专家团队采用了混合术式,即ACCF(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既保证了手术疗效,又为病人节约了费用。蔡先生术后3天即下地行走,双脚乏力感明显好转,双手也慢慢恢复一些力气。

刘晓岚教授介绍,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因此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压迫症之一,可严重致残,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

虽然名叫“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最常出现的早期症状却往往不在颈部,甚至踩棉花样感觉。这一特点导致很多病患长期被误诊。“手部笨拙”不在上半身,而是“步态不稳”,即行走失去平衡,容易摔倒,走路轻飘飘,又是另一个常见症状,开始时患者拿东西容易掉落,写字时越来越费劲,更不能做针线活,继而拿不稳东西如拿筷子吃饭。病情进一步加重时,继而出现四肢麻木、肌肉紧张、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直至瘫痪在床。此外,患者也会存在颈部疼痛等症状,躯干“束带感”等,也可能伴有上肢放射痛、麻木等表现。这种疾病起病比较隐匿,往往出现症状的时候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一旦出现行走不稳,患者需行颈椎核磁共振检查,以便确诊。目前针对脊髓型颈椎病尚缺乏切实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保守治疗仅仅是对症处理如止痛治疗。而对于脊髓病变所引发的感觉及功能障碍,目前尚无对应的药物治疗。脊髓损害一般难以逆转,想要阻止病情进展,手术是直接有效的选择。手术还可以通过去除脊髓压迫物,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好良好的条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