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赵先生自诉四肢麻木伴行走不稳10余年,一直未曾重视,1月前突发症状加重伴站立不稳,休息后无明显缓解,随即前往我院门诊就诊,我院骨伤二科(脊柱)医师张德生对其接诊,完善相关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张医生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C5-6后纵韧带肥厚骨化,导致脊髓受压变性”,属于脊髓型颈椎病,故门诊以“脊髓型颈椎病”收住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目的和手术风险后,择期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目前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或韧带肥厚、骨化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并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说,颈椎的“老化”问题,使得原本容纳脊髓的“管道”变窄了,里面的脊髓受到了挤压和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异常的症状。
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先天发育性的椎管狭窄。
2.慢性劳损导致的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骨化: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
3.代谢性慢性疾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外伤因素导致的椎体结构异常:椎体滑移、韧带损伤等。
其主要表现有:发病初期四肢肌力下降、关节僵硬;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上肢精细动作笨拙(如扣纽扣、写字、拿筷子困难),下肢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甚至瘫痪。
高发人群:40~60岁
治疗上:症状较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颈托制动、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
症状较重出现神经功能异常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中老年人脊髓功能障碍和四肢瘫痪的常见原因之一。
症状通常是缓慢、进行性加重的,早期可能被忽视。
脊髓受压时间过长或程度过重,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即使手术后,部分功能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跌倒等轻微外伤可能导致症状急剧恶化甚至瘫痪。
如何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
1.避免外伤:注意交通安全,运动时做好防护。
2.纠正姿势:保持正确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选择合适的枕头。
3.适度活动:避免颈部剧烈、过度的活动。进行适度颈部锻炼(如米字操等)。
4.控制基础病:积极治疗如糖尿病、关节炎等可能影响颈椎的疾病。
5.及早就医:出现颈部不适、手麻、走路不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避免因忽视或不当处理(如暴力按摩)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