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慎骨折别慌张,医生教你正确处理方法

发布日期:2025-07-24      作者:曾欣欣       

近期,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骨折意外时有发生。一旦不慎骨折,该怎么办?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骨折的严重程度

骨折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裂缝骨折、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是最严重的类型。

发生开放性骨折时,骨折端刺破皮肤与外界相通,伴有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还极易发生感染,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生骨折,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必须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二、怎样辨别骨折?

1.疼痛表现

如果出现受伤部位剧烈疼痛、明显压痛,特别是移动时疼痛加剧,夜间疼痛更为明显,很可能是骨折的征象;

2.肿胀和瘀斑

如果受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皮下瘀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泡,可能提示骨折的发生;

3.功能障碍和畸形

如果出现肢体活动受限或完全丧失活动功能,伴有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等异常形态改变,或者正常情况下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反常活动,基本可以确诊为骨折。

三、如何预防骨折?

1.增加骨骼健康日常要注意补钙,多食用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进行负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2.做好安全防护

家中铺设防滑垫、浴室安装扶手,老年人避免穿拖鞋,从事高风险运动时佩戴护具;

3.合理饮食作息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重视骨质疏松

对于老年人群,要定期检查骨密度,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5.一旦出现疑似骨折症状

说明身体已经发出危险信号,一定要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移动并及时就医。

四、出现骨折症状如何处理?

1.确保安全

首先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受到进一步伤害,让患者原地平躺,切勿随意移动怀疑骨折的部位;

2.妥善固定

使用夹板、硬纸板甚至树枝等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减轻疼痛,预防血管神经损伤;

3.止血处理

如果骨折部位有出血,用干净纱布或布片覆盖伤口,用布条包扎,包扎松紧适度,避免阻断血运;

4.冷敷和抬高

有条件时可冰敷受伤部位15分钟,每日3-4次,同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紧急转运

一旦出现开放性骨折、严重畸形、意识障碍等危重症状,立即拨打120,等待专业救护。

五、哪些情况应及时就医?

1.疼痛剧烈

受伤部位持续剧烈疼痛,无法缓解,特别是夜间疼痛加重;

2.明显畸形

肢体出现明显的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3.功能障碍

患肢活动功能完全丧失或严重受限;

4.肿胀严重

受伤部位肿胀明显,皮肤紧张发亮;

5.怀疑感染

开放性骨折伤口周围出现红肿、发热等感染征象。

六、哪些情况应送医或拨打120?

1.开放性骨折

骨折端刺破皮肤,伤口与外界相通;

2.多发骨折

同时存在多处骨折,特别是累及脊柱、骨盆等重要部位;

3.伴有休克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4.神经血管损伤

患肢出现麻木、感觉异常或血运障碍;

5.无法自行活动

患者极度虚弱,无法配合转运或自行就医。

生活中出现骨折时,大家不妨遵循这样的处理原则:安全第一,固定制动,及时就医,科学康复。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