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助力修复宫腔粘连

发布日期:2023-12-25      作者:徐佳       编辑:宣传统战部

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创伤手术及宫腔感染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失,导致宫腔前后壁和(或)宫颈内口相互粘连,从而引起宫腔形态异常。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周期性腹痛、继发不孕及妊娠结局不良。近年来,由于人们性观念的日渐开放,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及其他宫腔内操作越来越多,致宫腔粘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宫腔粘连分离了,为什么会再次粘连?

宫腔镜手术仅仅切除了宫腔内瘢痕组织、分离粘连带,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及容积,但内膜损伤后纤维化的持续存在、加重继而影响内膜再生修复是导致术后再粘连的主要原因。

宫腔粘连术后如何预防再粘连呢?

匡继林教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谢剑南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院首届名医。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匡教授对不孕症、盆腔炎、卵巢早衰、习惯性流产、子宫腺肌症、中医药辅助IVF-ET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是近年匡教授关注到宫腔粘连的“三高(发病率高、不孕率高、复发率高)”,于是积极寻求中医药辅助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防止子宫内膜纤维化,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及诊治标准,临床疗效高达90%。

1)中药防粘汤“肥土沃土”:

防粘汤能够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和修复。它能够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有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

防粘汤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减少子宫内膜的损伤和粘连。同时,它还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从而有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和月经周期的恢复。

防粘汤含有的当归、川芎、丹参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的新陈代谢和修复。

因此,防粘汤通过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抗炎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和促进子宫内膜的新陈代谢等多种方式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

2)中药保留灌肠:

很多病友都知道我们医院有个非常有效的中药保留灌肠方和中药外敷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使中药通过盆腔静脉丛直接吸收,快速作用于病灶,增加了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能提高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厚朴、白花蛇舌草、虎杖、土茯苓有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而达到抗感染作用,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大血藤和鸡血藤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3)中药热奄包治疗

气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行中药热奄包治疗可借助药气及热力作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和盆腔炎症吸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花、当归、血竭、乳香、没药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千年健、羌活、独活、白芷、皂角刺、桑寄生、续断、透骨草、艾叶、香加皮、花椒具有抗感染、镇痛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的发生,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近年来,我院妇科围绕“宫腔粘连”申报、开展的相关项目达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1篇;在我科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病人数达1600例,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妊娠率及远期活产率满意。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