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是位于子宫两侧的的一对卵圆形生殖器官,左右各一,灰红色,质较韧硬,表面凸隆,幼女者表面平滑,卵巢的大小和形状,也因年龄不同而异。35-45岁卵巢开始逐渐缩小,到绝经期以后,卵巢可逐渐缩小到原体积的1/2。
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泡以及分泌类固醇激素。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14-16天,排卵后卵子存活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成为孕卵(受精卵)从而发生妊娠。卵巢除分泌两种主要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外,还分泌少量雄激素。雌激素具有促使阴道、子宫、输卵管等发育成熟的作用,刺激并维持女性特征的作用,在月经周期与妊娠期间,它与孕激素相配合,调节正常月经周期及维持正常妊娠。此外雌激素具有,维持阴道菌群的平衡,增加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钙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的作用。孕激素往往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生作用的,孕期合理补充孕激素可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故有安胎作用,且可促使乳腺腺泡进一步发育成熟,为分泌乳汁准备条件。
卵巢早衰(POF)、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以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常见女性卵巢功能下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年龄的推迟及带瘤生存期的延长,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三种疾病在临床诊断上根据年龄、性激素结果以及临床症状有所区分,临床症状常见:月经失调:如月经稀发、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心烦、失眠、阴道干涩、性欲下降等绝经前后症状,甚至可见性器官萎缩症状,都是卵巢功能下降的表现。
卵巢功能下降的常见病因有:
1.遗传因素:不仅发生在染色体水平,还可源于单基因异常、线粒体DNA异常。
2.医源性因素:放化疗以及盆腔手术会导致卵巢早衰发生率增加,盆腔放疗发生卵巢早衰几率相对较高,主要取决于放疗的范围,同时患者年龄及放疗剂量也是重要风险因素。
3.自身免疫因素:如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活动性肝炎、克罗恩病、肾小球肾炎、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类风湿关节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环境因素:吸烟或者被动吸烟的女性、病毒感染等。
5.诱发因素:①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从不运动、晚睡熬夜、酗酒、暴饮暴食、不正常的减肥方式等;②第一次生育的年龄过早或者过晚;③长时间接触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如汞、镉、铅、农药、杀虫剂等;④药物的滥用或误用,如:不正确的使用紧急避孕药或短效避孕药。均可引起卵巢功能下降。
保养卵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因为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都能起到很好的抗衰老作用,所以想要防止卵巢早衰,女性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为身体补充这些营养物质。
2.多摄取蛋白质:为身体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平时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牛奶、鸡蛋、鱼肉、豆类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是要注意少吃陆地上的动物性肉类食物。
3.补充植物雌激素:平时多吃一些大豆及其制品等,它们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也可以起到保养卵巢的作用。
4.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防止器官的衰老,要注意持之以恒,才能起到效果。
5.保证睡眠:早睡早起,每天保证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可以让卵巢更健康,让皮肤更美丽、细腻。
6.避免焦虑、保持乐观情绪。
卵巢功能下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月经改变、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等症状,可能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白带异常等情况。判断卵巢功能下降,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性激素六项检查、B超检查、临床症状等方式进行判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三月春风送暖阳,万物复苏展新芳,愿各位女神姐妹永远卵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