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死抢救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23      作者:汤欣艺       编辑:宣传统战部

72岁的蒋奶奶,原本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可在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烈头痛,让她险些没挺过来。

3月22日:“脑袋像炸了”一样痛,她被紧急送入我科

当晚,蒋奶奶正在洗澡,突然感觉“脑袋像被雷劈了一下”,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左手也抬不起来了。家属以为是中风,先自行在家刮痧、降压,直到几个小时后,老人几乎说不出话,才赶紧送到我院。

医院立即开通卒中绿色通道,急查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CT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各有动脉瘤,其中右侧已破裂,出血源明确,病情极其危急。

当晚紧急手术:封堵右侧破裂动脉瘤

3月22日晚,神经内科联合神经介入团队紧急为其实施“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经股动脉入路,将弹簧圈和支架精准送入瘤体内,成功封堵出血源,稳定颅内状态。

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严密观察。高血压控制、颅压管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同步推进。

3月31日:封堵第二个动脉瘤,彻底解除“未爆弹”

术前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也存在未破裂动脉瘤,结构不规则,破裂风险高。

3月31日,蒋奶奶在病情稳定、全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中操作顺利,术后影像复查显示:动脉瘤封堵良好,血流通畅。

术后康复期:全面管理、精准康复

蒋奶奶术后并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但仍存在短暂情绪波动、恶心、夜间易惊醒等脑血管恢复期常见表现。科室启动康复早介入计划:

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术后血栓

血压精准控制,减少复发风险

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并行,促进肢体、语言、认知全面恢复

同时结合部分中医手段(如代茶饮调神、耳穴贴压缓解呕吐),提升生活质量

三个月后复查:瘤体稳定,行动自如

2025年7月,蒋奶奶回我院复查。CTA显示:

双侧动脉瘤封堵良好

无新生动脉瘤

神志清晰、行动自如,已能独立生活,饮食正常、情绪稳定

她笑着说:“我是真没想到还能走回来!你们是救命恩人。”

不仅救得快,还管得住、养得好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来得急、病情重、变化快的致命性疾病。但只要识别早、抢救快、手术准、管理细,就能把命从“鬼门关”拉回来。我院神经内科不仅有急救能力、有高水平神经介入技术,更有覆盖术后全周期的康复方案。在这里,急能救,慢能养;手术能做,功能能保;病人活下来,也能站起来、走出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