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重症中风患者72小时重生记——中西结合技术让病情快速逆转

发布日期:2025-07-23      作者:周锦玉 兰蓝       编辑:宣传统战部

惊险时刻: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清晨的办公室,58岁的文女士突然失语倒地,病情进展迅猛,很快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大脑中风预警,凶险之极!

她被紧急送入我院卒中中心,接诊医生迅速反应,发现NIHSS卒中评分高达18分,提示为严重的大血管病变,影像检查发现致命危机,左侧大脑出现大面积梗死。

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血管狭窄>90%),同时合并右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双侧脑供血危机,随时可能发展为致命性脑梗死!

脑细胞速度死亡高达每分钟190万个神经元,此时每一秒的延误,都是不可逆转的生命损耗!

神经介入的精准狙击:毫米级生命通道重建

面对复杂、双侧的多血管闭塞病变,我院神经内科刘叶辉教授团队迅速启动卒中急救流程,评估明确后,立即开展神经介入手术。

技术核心:神经介入+中医尽早干预

微球囊精准定位:通过股动脉穿刺,将直径仅2.5mm的球囊导管送至狭窄部位;

血管力学重建:球囊以2-3个大气压缓慢扩张,重塑血管结构;

血流瞬间恢复:术后造影显示TICI 3级血流(最高级再通标准),为脑组织抢回生机。

技术优势凸显

避免支架植入:对血管条件差(如斑块钙化)患者更安全

缩短抗栓周期:双抗治疗仅需1-3个月(支架需6-12个月)

保留后续选择:为可能需要的二次介入留出空间

术前: 术后:

72小时重生奇迹神经系统的“可逆反转”

术后恢复期间,神经内科采用“西为主,中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严格控制血压波动在110-130/70-85mmHg,避免再次出血;

使用“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止血管再次堵塞;

同时启动“神经康复+中医辅助”策略:术后24小时内就开始内服中药、中医针灸、艾灸、中药贴敷等,并配合个体化康复训练。

这些治疗的目标是激活“缺血半暗带”区域的神经元,让原本可能“坏死”的神经重新“活过来”,恢复部分功能。

治疗效果看得见:

术后24小时:右侧偏瘫的腿部肌力从0级提升至2级,病人可以在床上自行翻身。

术后48小时:语言功能开始恢复(能说出“谢谢”),肌力提升至3级(可抬离床面)

术后7天:基本上恢复交流能力,双上肢肌力恢复到4级。

为什么介入技术能改写偏瘫命运

1. 把握黄金时间窗口:

脑细胞一旦缺血超过4~6分钟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也就是还没完成坏死的脑区)可以在24小时内通过及时治疗被“救回来”。

2. 开通“生命通道”越早,恢复越好:

我们通过介入手术,把堵塞的脑血管像“通下水道”一样打通,让氧气和营养重新供给大脑——这就是“时间就是大脑”的核心理念。

预防再发,刘叶辉主任强调:

卒中复发率高达40%,防控需系统化管理,血管监测(每3-6个月TCD超声),药物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药剂量),危险因素管控(血压<140/90 + LDL<1.8mmol/L),生活方式干预(地中海饮食+阻抗运动)。

刘叶辉主任医师提醒

FAST口诀背后的生死时速

每延误1分钟=丢失1.9亿脑细胞,每提前1小时治疗可增加11%完全康复几率:

文女士的案例表明,即使严重中风导致偏瘫,只要及时就医+正确治疗+坚持康复,仍有很大机会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记住”FAST”识别中风:

F ace(面部歪斜)→脑干梗死预警

A rm(手臂无力)→运动皮层受损

S peech(言语不清)→语言中枢危机

T ime(立即拨打120)→启动绿色通道

我院神经内科的核心优势:本例成功印证卒中救治的“黄金三角”

精准评估,多模态影像定位责任血管

介入微创技术,球囊/支架介入开通,介入取栓

中西结合促神经修复,我院对卒中患者开展中医个体化辨证施治,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床旁康复治疗,救治了大量急危重症卒中患者,誉满三湘四水。

刘叶辉主任表示,在神经介入时代,偏瘫不是终点,而是功能重建的起点。把握时间窗、选择适宜技术,多数患者可重获生活尊严。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