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隐形的杀手”

发布日期:2022-03-11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据统计,慢性肾脏病患者占世界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意味着每10个人就有1个慢性肾脏病患者,被称为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的杀手”。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吾爱吾肾,知识强肾”,旨在倡导改善公众及患者对肾脏疾病认识不足的现状,关爱肾脏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怎样预防慢性肾脏病。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有肾移植病史,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3个月。

    为什么它是“隐形的杀手”?

    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初期没有任何不适,而当很多人发现自己发病的时候已经是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肾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正常情况下一个肾就可以保证肾功能是正常的,受损的肾脏由没有受到损害的肾脏的功能代替,代替的肾脏可以使机体保持在正常的肾功能范围之内,但是此时肾脏已经出现了损害,只是临床上没有表现出来。而如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肾脏的代偿功能丧失,机体发生代偿期到失代偿期的转变,无法排出机体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此时的肾脏损害已经非常严重了,甚至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期。

其实,肾脏疾病从初期发展到尿毒症期也不是完全没有症状的,只是这些症状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肾脏病早期会发出怎样的信号呢?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

    尿液中有泡沫:若尿液中有泡沫且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其滤过功能降低,部分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这就产生了蛋白尿。

    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引起血尿的病因有很多种,若出现血尿,需要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寻找病因。

    水肿:多发生在全身或眼睑、颜面。当肾小球滤过减少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加,使水和钠的排出减少,导致组织疏松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

    高血压:若以前无高血压病,近期测血压偏高,应警惕肾脏疾病,若以前有高血压病,也应警惕引起高血压疾病,高血压和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夜尿增多:主要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起夜次数大于等于2次)和夜间尿量增多(超过白天或多于750毫升)。

    不明原因的乏力、腰痛、精神不充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一旦发现有上述的信号,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做好相关检查,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怎样做好肾病预防

    定期体检:早期筛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慢性肾脏病,由于起病隐匿,早期基本无症状,只能通过定期体检发现。建议通过血压、尿常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双肾彩超等检查来明确肾功能。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嘌呤、优质蛋白饮食,戒烟限酒。摄入过多盐分、脂肪、蛋白质,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高嘌呤饮食会使尿酸产生过多引起高尿酸血症,进而影响正常的肾功能;吸烟可以使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出现尿蛋白排泄率增加,甚至造成肾功能的损害;酒精可以干扰尿酸的代谢,使体内尿酸浓度升高。

    多喝水、勤排尿: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降低药物和代谢废物在肾脏的浓度,以减轻对肾脏的伤害;勤排尿不仅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还可以冲洗尿路,预防尿路感染。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危险因素可以加速肾脏病的进展。若有高血压,按要求每天使用降压药;若有糖尿病,保持正常血糖;控制好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防治感染:链球菌感染后,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这些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进而攻击肾脏,导致了肾小球肾炎。当咽部、扁桃体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抗生素,彻底治疗,避免引发肾脏疾病。

    避免滥用药物 :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恰当地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都可缓慢引起肾功能破坏。如果需要长期服药,建议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总而言之,防治慢性肾脏病,我们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注早期信号,积极预防肾脏病,及早发现肾脏病,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不给“隐形的杀手”留机会!

作者:李阳 编辑:何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