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到来,正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时候。秋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精神情志:安宁敛神,忌悲秋
秋应于肺,在志为悲(忧)。秋风萧瑟易引人情绪低落,所谓“悲秋”。养生重在保持内心平静、乐观。
1.登高望远: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开阔视野,舒缓心情,消除不良情绪。
2.静心养神:多进行阅读、听音乐、钓鱼、冥想等安静的活动,收敛心神,以适应秋日的收藏之气。
3.主动社交:多与亲友相聚,沟通交流,避免独自陷入忧郁情绪。
二、起居作息:早卧早起,防秋凉。顺应阳气收敛的规律,作息要调整。
1.睡眠调整 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2.注意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但要根据个人体质灵活掌握。目的是让身体逐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御寒能力。重点部位(头、颈、腹、脚)需保暖,尤其体弱多病者不宜过度“秋冻”,以免感冒。
3.开窗通风:秋高气爽,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污浊之气伤肺。
三、饮食调理:滋阴润燥,少辛增酸 这是秋季养生最核心的一环。秋季干燥,因此饮食一定注意。多食滋阴润肺植物,且要防燥护津。
1.少辛: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发散之物的摄入,以免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2.增酸:适当多吃山楂、石榴、葡萄、柚子等酸味水果,酸能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过散。
3.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果蔬类--梨(生吃或蒸煮、熬膏)、甘蔗、荸荠、银耳、百合、山药、莲藕、白萝卜、冬瓜。
4.推荐食疗方:秋梨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百合银耳莲子羹:滋阴润燥,安神清心。山药粥:健脾益胃,润肺生津。莲藕排骨汤:清热生津,补脾开胃。忌口:尽量少吃烧烤、油炸、膨化食品等燥热伤津的食物。
四、运动养生:舒缓平和,忌大汗。秋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1.推荐运动: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这些传统功法动作柔和,能调息养神,强身健体。
2.慢跑、快走、登山: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
3.呼吸吐纳法:每日清晨,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做深呼吸,吸气时缓缓抬起双臂,然后主动咳嗽,使气流从口鼻喷出,咳出痰液。如此反复做10遍,有助清洁肺部。
五、经络养生:常按穴位,保健康
经常按摩一些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迎香穴(鼻翼两侧):用食指指腹顺时针按摩,可缓解鼻干、鼻塞,预防感冒。鱼际穴(手掌大拇指根部):是肺经的要穴,每日揉搓至发热,可利咽润肺。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是大肠经的合穴,按压有助清热、缓解咽喉肿痛。足三里(小腿外侧):是强壮要穴,按摩可健脾益胃,提高免疫力。
六、重点人群特别提示
1.老年人及体弱者: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温差变化易导致血管收缩。务必注意保暖,清晨和傍晚不宜外出锻炼,运动要更加和缓。
2.儿童:小儿肺娇嫩,易受秋燥侵袭而出现干咳。饮食上要多给予梨水、蜂蜜水等润燥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