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向来为众人之所惧,闻之色变,谈之心惊,就像阳光下的阴影,挥之不去,使患者忧惧,亲眷愁苦。所幸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肿瘤防治手段革新,如曙光乍现,辟出希望新途。
一、肿瘤善恶要分清,切忌惊乍乱吾心。
肿瘤粗略可分“良性”与“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宛如一位“安静房客”,寄居于身体一隅,通常老实本分,不肆意滋事。多数时候,手术切除干净,便能与其彻底告别,极少复发。恰如体表常见的脂肪瘤,往往悄无声息,与人相安无事。反观恶性肿瘤,也就是众人谈之色变的癌症,则仿似一头凶悍小兽,不仅肆意浸润周边组织,还会借由血液、淋巴循环,在身体各处“开疆拓土”。
关于病机,中医认为肿瘤形成与人体正气亏虚、邪气侵袭密切相关。正气仿若体内的“守卫军”,虚弱时,邪气便乘虚而入,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产物渐次淤积,久而久之,聚结成瘤。对于良性肿瘤,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以中药调理机体气血运行,缓缓化解瘀滞肿物;而对于恶性肿瘤,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中医从整体出发,扶正固本,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抵御癌邪进一步肆虐,助力患者耐受后续繁杂治疗。
二、预警信号细细观,尽早干预乃心安。
两千多年前中医学就已提出“见微知著—未病先防”的防治理念。其实早在肿瘤现形前,身体就已向我们悄然发出“警报”:无缘无故的体重锐减、持续低热不退、经久咳嗽难愈甚至咯血、吞咽梗阻、大便习性骤变抑或现黑便、异常阴道流血……诸般迹象,皆可能是肿瘤袭来的征兆。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诊断方法的代表:“望、闻、问、切”,经验丰富的医师们,单凭望神色、察舌苔,便能初步洞察体内气血盈亏、脏腑虚实;闻声音气味,可辅助判断病邪性质;问诊生活细节、既往病史,精准把握病情根源;切脉则更似与身体的一场私密“对话”,感知脉象细微变化,推断脏腑气血的动态流向,有时能比现代仪器更早察觉身体的潜在异常,为肿瘤防治争分夺秒。
三、精准定位小能手,仲景诊疗唯我有。
踏入医院,各类检查接踵而至。CT 似一位精密“解剖师”,逐层剖析身体,将肿瘤方位、尺寸巨细无遗地呈现眼前;MRI仿若拥有“火眼金睛”,针对软组织病变辨识度极高,脑肿瘤、脊髓肿瘤这类棘手部位,经它一照,原形毕露;而病理活检堪称肿瘤诊断“金标准”,提取少许组织样本,置于显微镜下,揪出癌细胞的蛛丝马迹,明确其所属类型,以便医师精准施治。
而中医注重整体观,由“医圣”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从考量患者日常饮食、睡眠、二便,到依据患者情志状态等全方位信息,仲景诊疗综合判断身体内在机能失衡之处,以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比如,长期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人,营养吸收欠佳,气血化生无源,机体抗邪无力,便可能增加肿瘤滋生风险;又或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者,气血不畅,易在体内形成瘀滞结节,医师们据此尽早介入调理,此乃“既病防变”理念的生动展开。
四、组团打怪排兵布阵,见招拆招独领风骚。
抗击肿瘤绝非孤胆英雄式的单打独斗。手术仿若冲锋陷阵的先锋,果敢拿掉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化疗似训练有素的“化学特种兵”,药物搭乘血液循环“快车”,奔赴全身各处,围剿逃窜隐匿的癌细胞;放疗宛如精准制导的“高能炸弹”,聚焦锁定,歼灭局部顽固抵抗的癌组织;靶向治疗恰似为癌细胞量身定制的“专属陷阱”,精准打击,不伤无辜正常细胞;免疫治疗则更为神奇,激发唤醒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使其主动识别并抗击癌细胞。临床中,医生会依据肿瘤类别、分期以及患者身体整体状况,量体裁衣,搭配最为适宜的治疗“套餐”。
在你以为前沿治疗手段已尽,却仍感多般不适之时,中药方剂默然伫立,缓解手术、放化疗后的诸多不适症状,诸如恶心呕吐、乏力脱发、骨髓抑制等,减轻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针灸推拿则似佩戴利剑的将军,为我们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修复能力,助力术后快速康复,提升机体耐受后续治疗强度;还有艾灸、火罐、耳穴等等中医特色治疗,配合中医食疗,依循药食同源之理,选用兼具营养与药用功效食材,调养脾胃、补益气血,为抗癌持久战夯实根基,中西医携手,共筑抗癌坚固防线。
五、身心同治,中正安舒。
古医云:七情过度,皆可致病。故中医倡导通过冥想、太极、八段锦、六字诀等传统养生功法,凝心静气,调和情志,引导患者排除杂念,舒缓焦虑恐惧情绪,使身心达至平和安舒之境,同时促进气血周流顺畅,为身体康复营造优良内环境。
肿瘤固然凶险,可只要我们手握知识利刃,与专业医护团队携手并肩,伴着家人的温暖托举,这场捍卫生命的鏖战,胜算便源源不断。祈愿诸位皆能用知识武装自我,将恐惧牢牢拒之门外,开启安康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