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萎缩性胃炎不等于胃癌

发布日期:2025-05-22      作者:吴珊       编辑:宣传统战部

53岁的何女士因反复腹胀腹痛1年至我院就诊,就诊前自行服用“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气滞胃痛颗粒”等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时好时坏,医生建议完善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萎缩性胃炎。然何女士看到自己的检查报告的“萎缩”两字,以为自己是不是胃缩小或是胃癌了,吓得匆跑来询问医生,被医生告知,萎缩性胃炎不是癌症,也不是胃缩小了,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良性病变,后续需要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及定期复查胃镜。

一、萎缩性胃炎的概念及病因

萎缩性胃炎,也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长期以来认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且与萎缩性胃炎活动性改变及反复难愈有关。此外,与环境因素、宿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反应性、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因素有关。

二、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还可伴有食欲不振、嘈杂、嗳气、反酸、恶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健忘、焦虑、抑郁等全身或精神症状。其确诊有赖于胃镜与病理检查,尤以后者的价值更大。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可同时存在糜烂、出血或胆汁反流等征象。病理组织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同时可伴有或不伴化生(肠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及异型增生。该检查可排除胃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需要注意的是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分级与症状无明显相关性,即有些患者无症状,但是检查时可发现异常。

等级划分

萎缩范围

症状表现

严重程度

C1

主要局限在胃窦部

无症状或胃胀、腹胀、打

嗝、嗳气、消化不良等

轻度

C2

范围扩大至胃小弯和胃角

无症状或胃胀、腹胀、打

嗝、嗳气、消化不良等

中度

C3

范围进一步扩大至胃体小弯侧

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胃疼、

胃胀、打嗝、不消化、消

瘦、贫血等

重度

O1

超过贲门并影响胃体前后壁

胃胀、胃痛、食欲不振

不消化、反酸烧心等

发生胃癌的几率进一步增加,需重视。

O2

已遍及到整个胃底

上腹部隐痛、胃痛、消化

不良、少食、反酸烧心、

消瘦等

癌变风险较高,需密切监测和治疗

O3

已延伸至胃体,仅有胃体大弯存在正常黏膜,几乎整个胃体都受到影响

上腹部隐痛、胃痛、消化

不良、少食、反酸烧心、

消瘦等

发生胃癌的几率最高,需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

注意:C型和O型的区别在于萎缩是否超过贲门,C型为闭合型,即萎缩未超过贲门,而O型为开放型,即萎缩超过贲门。

三、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增加胃黏膜防御,改善胃动力,预防胆汁反流,改善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症状者采用药物对症治疗,中度以上萎缩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因癌变可能性大,需高度警惕,积极治疗。

(1)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

适用于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目前倡导四联治疗方案,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1种铋剂,疗程14天。根除治疗完成后应在不少于4周时进行复查,复查前至少停用质子泵抑制剂2周,可用无创性试验尿素碳14或碳13呼气试验复查。

常用PPI药物: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

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等。

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2)抑酸或抗酸治疗

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以反酸、胃灼热、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

可选用上述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或者使用抗酸剂,如铝碳酸镁制剂、硫糖铝等。

(3)胃黏膜保护剂

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症状明显者。

常用药物包括:胶体铋、铝碳酸镁制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等。米索前列醇、质子泵抑制剂(PPI)可减轻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黏膜的损害。

(4)动力促进剂

适用于早饱、上腹饱胀、胆汁反流者,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5)其他药物治疗

给予消化酶制剂缓解消化酶不足导致的腹胀等症状,推荐餐中服用。常用的消化酶制剂包括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

(6)手术治疗或内镜治疗

轻度异型增生可加强随访观察,重度异型增生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7)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依据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含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等给予不同方剂治疗,且还需随症加减。中成药可考虑摩罗丹、胃复春胶囊、养胃舒胶囊、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阴虚胃痛冲剂等。除此之外可配合针灸治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