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研室: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加快人工智能(AI+)技术等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湖南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视频拍摄制作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经研究,学校决定开展2024年度“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为抓手,探索教育教学新形态,建设一批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课程知识图谱AI+建设项目、产教融合课程、“人工智能+”课程、数字教材等“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深层次变革,全面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申报类别
结合学校实际,2024年度“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主要包括:课程知识图谱AI+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课程、产教融合课程、数字教材等四个类别。
(一)课程知识图谱AI+建设项目:通过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整合,以知识点为粒度,厘清课程的知识脉络,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提供知识结构的可视化展示,实现知识的有机组织、深入挖掘和全面利用。
建设内容:
1.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建设完整的知识图谱,一般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图谱、问题图谱、知识图谱和教学资源图谱六个维度,知识图谱中知识点数量原则在100个以上,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知识点简介、知识点结构。
2.建好的课程知识图谱应具备知识图谱搜索、知识漫游、知识管理等基础应用,能够提供学生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3.将知识图谱建设成果进行直观呈现,相关教学资源包括知识点基本信息和属性、视频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拓展资源、虚拟仿真实验等。
4.运用知识图谱开展智能备课、智能教学辅助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改革,并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并应用于本校课程教学,形成知识图谱教学应用案例1~2个。
(二)“人工智能+”课程:突出将人工智能元素全面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创新,通过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建设内容:
1.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能够合理运用新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人工智能与课程深度融合路径,塑造“AI+”教学模式。
2.重点要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突出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
3.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知识图谱、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方式赋能课程教学各环节,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情监测、成绩评定及课程评价等进行智能升级,设计学习路径、建设教学工具、整合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场景等,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形成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应用案例1~2个。
(三)产教融合课程:面向行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采用校企双负责人制,学校课程负责人牵头课程建设,企业负责人配合学校负责人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协调企业教学资源,督促参与教学企业导师认真组织教学。
建设内容:
1.紧扣行业产业发展与应用的主流和前沿,及时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应用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校内、(行业)企业教学内容分配合理。其中,实践课时比重不少于30%。
2.鼓励以专业相关的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开展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实践驱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支持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下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形成性评价改革,突出实践性成果,同步开展线上课程资源建设。
3.在考核评价方面,开展形成性评价改革,坚持过程性评价,突出实践性成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以文案、报告、作品、方案等为载体的团队式、小组化考核。
4.在课程特色方面,通过课程建设,将研发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或案例,形成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的教案、教材、课件等1~2个。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有较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四)数字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优秀的纸质教材以及高水平的课程,以教材形态转型实现数字化教材建设与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优秀的传统经典教材的数字形态建设;探索基于线上、混合、虚拟仿真等一流本科课程的数字教材建设;探索结合知识图谱、AI技术的创新教材形态建设。
建设内容:
1.数字教材需坚持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先进性相统一,应做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体系完备、资源内容丰富,有效拓展教材功能和表现形态。
2.所有数字资源按教材和出版规范编修、审核与管理;数字资源和工具须部署在出版单位自主可控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备案,并确保数字资源安全;结题须为具有书号的正式出版物。
三、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师德师风良好,近5年无重大教学事故,无学术不端问题,无违法违纪情况。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在职教师,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足够的精力按期完成项目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
3.课程知识图谱AI+建设项目原则上需为纳入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类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产教融合课程可依托现有的课程进行升级优化,也可为全新设计开设的课程;产教融合课程必须邀请企业参加建设。依托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课程等申报优先。
4.数字教材项目实行主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需组建老中青结合的教材建设梯队。其中教材主编须具有高级职称,担任相关课程负责人,在本学科专业有深入研究和较高造诣,有过全国行业规划教材主编或副主编经验者优先。编写团队熟悉数字教材编写工作,有较为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5.课程项目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存在侵犯第三方权益情况。
四、建设数量
2024年拟立项“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5项,其中课程知识图谱AI+建设项目15项、“人工智能+”课程10门,产教融合课程10门、数字教材10项。
五、支持考核
1.通过学校评审获批立项的“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按5万元/项予以经费支持,经费使用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各学院、单位要做好“数智”资源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试点并应用“数智”资源,对立项项目提供必要支持。
3.各项目建设周期1年,立项后原则上须在2025年12月前完成建设工作,学校将组织项目检查验收。
4.各课程建设验收完成后,需至少持续运行两个教学周期以上。
六、申报流程
1.项目负责人(团队)填写申报书,准备相关附件材料。
2.项目负责人将“2024年度“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各类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及附件材料一式三份(每个项目的材料用一个牛皮纸袋装好,牛皮纸袋正面贴项目申报书首页),按类别交附二教务部。
3.电子版材料以学院为单位提交至邮箱:fuerjiaowubu@qq.com。每一类项目为一个文件夹,以“申报类别”命名。同类别下每个项目为一个文件夹,以“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命名,文件夹内每个材料规范命名为“项目名称+材料简介(申报书/附件材料/清单内容等)”。
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24年11月13日。
附件:
1.湖南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视频拍摄制作管理办法(试行)
2. 湖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度“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汇总表
3. 湖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度“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各类别)申报书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务部
202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