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约记者 邓魏
刘新祥办公室的门半掩着,屋里却没人。这是一间很简朴的办公室,桌上整齐摆放着几个医用仪器,旁边是一叠处方单和几本书。尽管是炎夏,屋里的中央空调并没开。
我们刚坐定,刘新祥从病房里查房回来了。见着我们,他有些难为情,连连摆手,“采访我?没什么好说的啦,就是些日常工作嘛!”说的是一口的长沙话。
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男人,身着灰色T恤,披着白大褂,大拇指上缠着纱布。原来,他昨日一不小心弄伤了手指,今天只得带伤上班了。
今年63岁的刘新祥出生于湖南浏阳 不足弱冠时,刘新祥便师承湖南浏阳中医伤寒名家陈意范,临证数年,便进入湖南国医进修学校学习。不久,他又跟随全国中医内科名家曾绍裘伺诊五年,尽得其传。治病多宗李东垣、张景岳之说,强调从脾肾入手治疗内科杂病,每每应手效验,出奇制胜。
如今,他已经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学会委员会委员。尽管他甘于平淡,重临床而少于著述,但活人无数的经历,让他誉满三湘。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30多年的刘新祥 对李东垣脾胃学说和张景岳的肾水学说有较深入研究,认为脾气健旺、肾气充盛是抵御外邪侵袭、清除内生毒邪、延缓衰老的关键所在, 他善于从脾肾着手治疗内伤杂病及疑难杂症,且疗效卓著,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根据“心气通于肾”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强调心肾同治, 对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治疗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常年的临床经验,让刘新祥练就了火眼金睛。有一次,一个病人感觉头脑发胀,便到长沙求医,先是到某医院就诊,诊断是简单的发烧之类,治了两日,没愈,听到湖南中医附二的刘教授十分了得,做事严谨,人也不错,便找上门来。刘新祥不慌不忙,并不急于下决定,只是先把脉,再问情况,经一番望闻问切,认为他脑袋里长有一颗瘤子。那人大吃一惊,却不敢相信,结果去用仪器检查,果真如此!当然,对于刘教授来说,这样的病例肯定不胜枚举。
“作为医生,我们在看病的时候,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初步判断患者是什么病,判断得越准确说明这医生越厉害。”刘新祥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不断增加内功,锻炼眼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实力派的医生,而非滥竽充数的医生。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少人为了追名逐利,搞项目,出作品,但刘新祥甘于平淡,重临床而少著述。所以,时至今日,年过花甲的刘新祥仍将自己业余时间都献给了医院——他家住湘江世纪城,离中医附二医院有一段距离,每天5点起床,6点出发来上班。坐的是公交车。“他总是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来到诊室。”该医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因为到医院比较早,所以刘新祥有更多的时间给患者看病,上午一般坐诊到中午12点半,甚至1点多。他日诊患者六、七十人——本来每天在网上的预定也就是20个左右,但只要他的屁股坐在他办公室里的凳子上,就难以脱身了,“有的人大老远跑来长沙,我不看能行么?他们就要多在长沙呆一个晚上,呆一个晚上又要花不少钱。”
尽管如今已到了退休年龄,但医院继续聘任他在医院坐诊,工作时间基本跟以前差不多。“不给人看病,我还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呢?”刘新祥说。
除了对医学的狂热,这位其貌不扬的教授的爱好不多。平日里,偶尔去钓钓鱼,更多的时间则看看书,“我看书看得很杂,抓到什么就看什么。”他总认为,人在都市里,太缺少娱乐了,而很电视节目又太庸俗,“根本不值得一看。”
时下,养生节目一档接一档,火得不行,私下里,也有人问刘新祥,有什么长寿的秘方么?刘新祥半开玩笑半当真地介绍了两个字:贱和杂。这两个字看上去让人很不爽,但却说得颇为实在——吃东西要吃得杂,不必精挑细选,就吃五谷杂粮可以好;对自己随便一点,心胸宽广一点,不要太娇贵,不要太计较。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呐。
熟知刘新祥的人都晓得,他是个开水瓶,即使表面一脸严肃,但内心却热情似火,典型的外冷内热——正因如此,不苟言笑,是他在患者们心目中唯一的缺点。
但人无完人啊!所以,患者们对刘新祥的溢美之词却是从不吝啬。笔者采访多名接受过他治疗的患者,看过多名患者在网络上留言,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对患者很客气,对治疗很认真的好医生,“如果你需要看内科,我就介绍你去找中医附二的刘教授,他绝对是靠谱的医生。”
好医生网网友“漏网之鱼”说:“刘教授是我见过的医生里,医德最高尚、医术最高明的一个!妙手仁心!实在好得无话可说!”
久久健康网网友“浅水荷花”说:“刘医生的专业技术很好,又耐得烦,给病人减少了不少的心里压力!”
当然,让患者们最尊敬的是,他从不乱开药,也不开高价药。当我们问到这一点时,刘新祥有些感慨:“我没给医院带来效益,也没给自己带来效益。”言语之中,有些对不起医院。
其实,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有刘新祥这样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我们的医院才越来越受患者的爱戴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