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保健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15
中医养生因人而异,保健要对症——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文/ 本报记者  廖艳苗  陶艳

4年前林光常的“红薯理论”到如今张悟本的“绿豆学说”,都被证实是伪养生学,这让一大批养生热的追随者们感到困惑迷茫。我们该如何养生?科学的中医养生理论如何发扬?为此,记者专访了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学博士毛以林教授。

养生不要跟风盲从

【举例】看了张悟本的书以后,小文给她患糖尿病的妈妈打了个电话说,“不要吃药了,每天吃绿豆吧!”

毛以林教授说,除了一些江湖骗子外,有一类所谓“专家”更有迷惑性,要提请大家特别留意。

毛教授介绍,中医养生属于生物学自然科学,理论深奥,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只有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掌握其中奥妙。同时,中医讲究“四诊(望、闻、问、切)合参”,多方辨证,不能用局部代替整体,更不能偏颇。张悟本的“绿豆说”就过分夸大了局部功效,将消费者引入了误区。 

“向老百姓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是我们中医专家的责任。但真正的中医专家大部分都在接诊第一线,而且他们的专著通常更注重学术性,老百姓不容易看懂。另外职称晋级时,科普文章不能作为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专家的写作。”毛教授呼吁,国家应该积极鼓励真正的专家出版养生科普专著,避免一些中医理论被“伪专家”利用。

【提醒】消费者养生要科学理性,千万不要跟风盲从。对养生书籍要了解作者背景,弄清是不是医学界、营养学界的专家,要多方查证,不要被自我吹嘘所蒙蔽。 

养生要因人对症

【举例】张大妈体质虚弱,患有高血压,常常头晕、心烦易燥,家人买来鹿茸等,却加重了晕眩。医生诊断大妈是阴虚阳亢体质,不能用温阳保健药,要用滋阴平阳药,如白菊花、枸杞子等。

毛教授说,中医养生首先要解决养生观的问题。 

要弄明白食疗、药疗、药食同疗等概念,明确“药物不是用来保健的”。中医有“聚毒药以供医事”,就是说药是医生治病用的。

人的一生分为“生、长、壮、老、已”,到了壮、老阶段,功能开始下降,阴阳偏颇,可以适当使用养生药物。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如进补就要通过“四诊”手段,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下药。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

【提醒】选择养生方法或保健药物,最好请专业医生对你的体质进行评判,再辨证养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养生重在生活方式

【数据】不良生活方式,每年要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

毛以林教授说,养生重在生活方式,就是做好16个字。

恬淡虚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起居有时。这一点中青年要尤其注意。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时代病。整夜打麻将、卡拉ok,通宵玩游戏,为工作加班已经习以为常,这种耗费对身体损伤很大,即使吃再多保健品也没用。

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或胡乱节食,不偏食、营养均衡是养生的重要一环,白领一族要特别重视。        运动有度。中医很早就有运动养生说,但强调“不可使之过极尔”。运动不能用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舒畅、不感疲劳为好。散步、太极拳、五禽戏、游泳等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提醒】“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进补都重要。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