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自我保健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12

●许小桦

前不久,家住外地的孙大妈高兴地出了院。原来,孙大妈3月前摔倒伤了腰,照片检查后诊断为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当地的医生说要几个月才会好,可在我院通过一种新的微创治疗,3天就能下地,3周就可出院了。

原来,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世界上每年约有2亿人受该病折磨。仅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年发病率就超过了150万例,其中50~70万例。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引起剧烈疼痛,而且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其生存质量与以前大不一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越来越差。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可有明确的摔伤史,也可能有搬重物甚至搬被子等用力的病史,甚至可能无明确外伤史,这使许多骨折易被漏诊或误诊。此前,我院骨科有多例患者伤后3个月疼痛仍较明显,磁共振显示骨折仍较新鲜,而且骨折较刚发现时压缩更明显。多例患者胸背部疼痛,急诊以冠心病就诊,经相关检查后排除冠心病,胸片发现上胸椎骨折,考虑为骨折及肋间神经刺激所致疼痛,手术后疼痛症状缓解。

以往常用的非手术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止痛药、支架和注射治疗等,但已经被证明成功率有限。尤其是对于存在后凸畸形、发生慢性疼痛的患者。而开放手术只适合少数有神经症状的患者。老年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采取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物等保守治疗,往往治疗时间长、效果差,并可能造成脊柱后凸畸形使负重中心前移,增加摔倒、受伤的危险性,降低肺活量及心功能,从而加重原有的内科疾病。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还需要行开放手术,却又因内固定松动等因素导致效果不佳。目前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又出现一类新的微创治疗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及经皮后凸成形术(PKP)。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在影像增强设备监视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及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椎体高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脊柱功能的新技术。PVP在美国通过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得以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骨髓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

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则是将一个可膨胀性球囊导管置入椎体,加压注入造影剂使球囊膨胀扩张,将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复位并制造出一个安全空间,放出造影剂后退出球囊,在低压状态下注入骨水泥。PKP能够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减轻术后疼痛,在低压下注入骨水泥,可减少骨水泥渗漏(比较而言,安全方面优于PVP)。

该类微创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小,打击少,创伤小,手术时间15~30分钟,只有皮肤上一个穿刺针眼,不需缝合或仅缝一针,许多患者手术完毕翻身时骨折疼痛即可消失,术后不需输液,当天能够下地,一周即可出院。通过开展这类手术,并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练功),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骨折带来的后凸畸形的发生率,使大量骨质疏松患者从中受益。

目前,我院骨科脊柱外科已连续完成多例高龄、高难度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后凸成形术(PKP),为这些因疼痛难忍前来就医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解除了痛苦。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