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小妹妹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和老师发生争执,被老师扇了一巴掌,随后就感觉脖子僵硬,不敢转动,一动就感觉头晕想吐,休息后也没有任何缓解,于是来医院就诊,检查出小女孩寰枢关节半脱位,再发展下去可能压迫脊髓导致瘫痪,
这个位于我们颈椎最上端的“头颈枢纽”,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能很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尤其高。
那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特殊的关节
寰枢关节由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组成,呈独特的“门轴样结构”。作为连接颅骨与颈椎的关键枢纽,它承担着头部90%的旋转功能。
这个关节的脆弱性在于:寰椎呈环状,无典型椎体结构,枢椎齿状突被寰椎环抱,依赖韧带维持稳定,儿童颈部肌肉韧带薄弱,头部占比大,更易受伤;当外伤、炎症等因素导致韧带松弛,寰椎与枢椎出现部分移位但未完全分离时,即发生半脱位。
一、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病因
1.外伤冲击
车祸中的“挥鞭样损伤”
运动时头部猛力扭转
儿童被抛接、打耳光造成的头部剧烈摇晃
2. 炎症侵蚀
患儿发病前有扁桃体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炎症蔓延导致韧带充血松弛
成人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侵犯
3. 姿势劳损
长期低头玩手机(颈椎承受27公斤额外压力)
趴桌午睡时颈部过度扭转
睡高枕导致晨起突发脱位
4.先天缺陷
齿状突发育不全
寰椎枕骨化(寰椎与枕骨异常融合)
韧带先天松弛
二、主要的临床症状
患儿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常因寰枢关节的结构紊乱、失稳松动,出现头颈部倾斜、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典型症状,少数患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椎-基底动脉缺血表现。
三、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
(1)近期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口腔感染源病史;
(2)患儿表现为头项歪斜向一侧固定、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触诊颈项部肌肉紧张、乳突或枕颈下区可及触压痛等;
(3)颈椎开口位X线片显示寰齿间距不等宽。颈椎CT平扫提示: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四、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式
科学治疗:从复位到康复全流程
第一阶段:急性期复位(1-2周)
1. 精准手法复位:中医正骨或西医整脊技术恢复解剖位置。
2.持续牵引:儿童1.5-2kg枕颌带牵引,成人2-3kg颅骨牵引。
3. 严格制动:颈托固定。
第二阶段:稳定期康复(2-3个月)
物理治疗:小儿推拿手法轻柔,依从性强、手法复位效果显著,更适合儿童,也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第三阶段:功能重建(3-6个月)
肌力强化:弹力带抗阻训练(前屈、后伸、侧屈)
深层肌激活:仰卧位收下颌做“点头”动作
姿势再教育:靠墙站立感知头颈中立位
康复铁律:所有动作需缓慢控制,出现疼痛立即停止!
五、预防指南:守护头颈要冲
给所有人的护颈建议:
1.姿势管理:用手机时举至平视;伏案30分钟仰头放松5分钟
2.科学睡枕:仰卧枕高约一拳,侧卧与肩同高(荞麦枕最佳)
3.颈部保暖:避免空调直吹,秋冬戴围巾
4.强化肌肉:每天做“米字操”(缓慢写米字),每周游泳2次
给家长的特别提醒:
1.感冒发热患儿避免蹦跳、翻滚等剧烈运动
2.严禁抛接幼儿、打耳光等导致头部剧烈摇晃的行为
3.纠正趴桌午睡习惯,改用U型枕仰靠或卧位午睡
4.发现儿童突发斜颈、拒转头,24小时内就医
颈椎虽小,系命之重;早诊早治,行动从容。